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0|回复: 0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青岛交通运输领域有新举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青岛交通运输领域有新举措
凤凰网青岛


2024年06月14日 17:04:11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6月14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重点发布交通领域在助力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开展“促发展质量、促环境优化、促问题解决、促干劲提升”“四促”行动,重点办好系列交通运输民生实事,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首推“清单制+承诺制”政务“管家式服务”。组建“管家团队”,推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套餐式”政务审批服务,仅用36天完成穿越地质软弱、海况复杂的胶州湾前滩海岸——女姑口特大桥旧桥横向拼接工程。以清单形式列明12种涉路工程的技术审查要点,做出“阳光审查、协同指导、快速推进”三项承诺,今年以来已为36个涉路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数据赋能”创新水路运输智慧化审批新模式。在水路运输领域首推智能审批技术,办理的85件国内船舶代理、水路旅客运输代理等事项,企业免提交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系统自动调用电子印章,实现“一键填报”“智能秒批”,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审批效率。

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群众出行信息“感知服务”。建设出行服务一张网,实现了面向民航、公交、地铁、长途客运及“交通+旅游”等20余项出行信息服务。打造“以数利企”发展模式,面向企业提供交通运输多领域数据资源超10类、约30亿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保障。

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降本增效

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印发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高水平举办青岛首届“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物流博览会。推动总投资超过50亿的央地合作园、上合国际枢纽港平台等项目签约。青岛成功入选“24个国家综合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中国物流绿色行动领创城市”。

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市级层面顶格成立青岛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对上争取,《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有望近期获批,积极申报全国“人工智能+港口”应用示范区。加快兑现落实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奖励资金。

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安装使用ETC的货车和纳入监管平台的营运大型客车给予85折通行费优惠。对行驶青兰高速部分路段、前湾港2号疏港高速部分路段安装使用ETC的五、六类货车,以及行驶青岛胶州湾大桥的一类客车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1-5月累计减免通行费约2.81亿元。

优化法治环境,净化市场秩序

提升海上旅游品质。《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青岛市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分别于2月1日、5月18日正式实施,有效规范了海上旅游客运经营和游艇租赁市场行为。海上旅游客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五一”,青岛湾栈桥旅游客运码头启动运营,开通青岛湾至中苑码头、海底世界至八大峡码头等“一程多站”客运航线,实现一票通城。截至目前,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航线增至39条,海上旅游形象明显改善,涉海旅游投诉舆情大幅下降。

实行企业监管“综合查一次”。为解决多头监管、重复检查问题,将涉企检查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行“综合查一次”,对守法经营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

强化运输市场秩序整治。紧盯沿海一线、交通场站、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500余起。坚持宽严相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说理式执法”,修订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整“不罚”“轻罚”清单。今年以来,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9起,促进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优化要素环境,保障项目建设

强化资金保障。今年计划实施106个交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1亿元,1-4月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支出。G228丹东线(嘉陵江路西延)改线等4个普通国道项目申请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6.7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全程服务。莱青高速用地预审手续获自然资源部批复。胶即快速通道、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跨区域的李王路贯通工程、正阳西路—胶州扬州东路贯通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潍烟高铁开展静态验收,下半年通车。

强化标准建设。出台全国首个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团体标准——《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技术要求》。全省率先发布首个游艇码头建设的地方标准——《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发布全省首个市级公路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规范——《青岛市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在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评价中,青岛市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

优化人文环境,改善出行条件

提升公共交通水平。4月26日,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补齐了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拓宽电子支付渠道,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在青岛地铁全网上线。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导向,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开通微循环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公交站点48处。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已达241条,150米内衔接站点占比91.3%。

打造个性出行服务。大力推动“站运游”一体化,积极打造“门票+车票”“车票+酒店”“旅游直通车”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新产品。推进高铁“公交化”运行,去年以来加密增开济青高铁18列、达到67列,其中1.5小时左右的大站直达列车达到26列,三季度将再增开7列。红岛站、青岛机场站经停列车分别增至19列、30列。今年4月30日起,首次开行青岛至东营旅客列车,黄河入海口与青岛都市圈实现紧密连接。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加紧编制《青岛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印发指导意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即墨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为青岛市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县。2024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50公里、养护提升8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2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交通要先行。市交通运输局将锚定“打头阵、当先锋”,优服务、提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服务大局,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畅通沿黄达海的海陆大通道,织密“干支通、全网联”空中航线网络,主动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动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不断在青岛汇聚融合,使青岛成为国内外资本、人才、要素、产业转移集聚的最优选。

坚持开拓创新,引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鼓励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推进精品农村旅游公路建设,年内提升11条农村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强化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出行品质。加快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统筹实施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民生项目,不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桩建设,提升公路出行充电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整合海上旅游客运资源,打造海上旅游精品航线,持续提升海上旅游竞争力。

市交通运输局将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交通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26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