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9|回复: 0

城市新规划公布:青岛这两区域升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新规划公布:青岛这两区域升级!
凤凰网青岛


2024年08月07日 14:03:48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青岛将“科技强市”提上了日程。

8月1日,《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到2028年要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等榜单上位次前移。

目前在这两个榜单中,青岛的排名分别是全球第23位(国内第8位)以及国内第13位,在青岛身前的既有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苏州、南京、杭州、武汉等科创强市,想要位次前移并不容易。

为此,青岛从八个方面列出28项举措,画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路线图。其中,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青岛明确要依托崂山区至青岛蓝谷沿线等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区域,建设“青岛科创大走廊”。

那么,这条横空出世的“大走廊”,能成为青岛位次前移的助推器吗?

“科创大走廊”浮出水面!

事实上,这条涉及崂山区和青岛蓝谷的“青岛科创大走廊”,早先就已埋下伏笔。

在2021年印发的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围绕“引领建设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提出要依托崂山、李沧、即墨等区市和功能区打造滨海科教产融合集聚带,这也是本轮青岛城市规划中,关于这条科创大走廊最早的雏形。

次年7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有关情况。会上,山东省层面明确支持青岛加快建设崂山-蓝谷科创走廊。

而此番,青岛在官方文件中将其升格为“青岛科创大走廊”,并进一步明确了这条科创走廊的功能及定位:

推动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深度融合、高效转化,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特意点到崂山区和青岛蓝谷,青岛并非“无心插聊”。

从发展实际来看,崂山区和青岛蓝谷都聚集了足够丰富的科创资源,这一点青岛官方层面也已确认,将其称之为“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区域”。

作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崂山区提出要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城区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崂山特色的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路径。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今年6月,崂山区共拥有3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25家新型研发机构和920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产业布局上,崂山区已经形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主导产业,其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两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先后批复,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入选山东省支柱性雁阵集群、未来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持续布局,为崂山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助益。今年上半年,崂山区GDP增速达到6.0%,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位居十区市第三位。

高增速的背后,新兴产业的作用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崂山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5.7个百分点。

而作为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青岛蓝谷正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截至今年6月,青岛蓝谷拥有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等“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50余家,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平台112个,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400余人。

在产业布局上,青岛蓝谷明确了“3+2”的产业体系,其中的“3”为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2”则指向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

为推动产业项目落地,青岛蓝谷搭建起了四大千亩产业园,加快推进总投资650.43亿元的71个重点产业项目。

7月2日,总投资约60亿元的蓝谷·纳晖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在青岛蓝谷奠基,作为蓝谷近年来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之一,将打造全球引领的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预计投产三年内营业收入将超过百亿。

可以看到,无论是崂山区还是青岛蓝谷,在创新平台和产业布局上,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这也让两地联手成为可能。

而在此基础上,两地产业上的高度互补,也为“青岛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在海洋经济方面,双方就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海洋大学此前的一则报道中提到,海大已与崂山实验室构建起了融合发展模式,共同锻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此外,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的吴立新,也兼任崂山实验室主任。

同时,崂山区稳健的财政收入以及金融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可以为青岛蓝谷加注科技创新,注入更多的优质资金“活水”。

而从青岛市级层面的行动来看,也有意放大崂山区和青岛蓝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今年以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多次到崂山区和青岛蓝谷调研,其中大多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

3月26日,曾赞荣在调研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时,就曾分别前往位于崂山区的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及位于青岛蓝谷的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青岛分部以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调研期间,曾赞荣强调要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这其实也点出了“青岛科创大走廊”未来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海洋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在《行动计划》发布同日,青岛还发布了《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要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可以这样说,若“青岛科创大走廊”能够落地,将为青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增添更多的筹码;而能拿下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显然也将有助于青岛实现“位次前移”的目标。

要怎么建?

说完了可行性,也展望了前景,接下来的重点就应该放在“青岛科创大走廊”应该怎么建上。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动下,“科创走廊”早已在国内多点开花。

其中,对“青岛科创大走廊”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应该是杭州的“城西科创大走廊”。

自2016年启动建设到2023年,8年间,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增加值从1063.3亿元增长到3464.4亿元,年均增长19.3%;企业税收从218.3亿元增长到848.3亿元,年均增长26.1%;企业主体从2.8万家增长到12万家,年均增长23.1%;各类人才总量从27万名增长到60.2万名,年均增长12.1%。

从数据来看,大走廊的起势成为杭州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有力支撑。

数据背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一些经验做法,也可以给青岛打造科创大走廊带来一些正面的启示。

类似于“青岛科创大走廊”囊括崂山和即墨等区市,“城西科创大走廊”也打破了行政的边界,涉及西湖区、余杭区和临安区。

2016年8月,杭州市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从市级层面加强对于大走廊建设的调度。

而为统筹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杭州市还专门设立了杭州城西大走廊管委会,并在去年年初将部分市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下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这也是杭州首次针对某片区域进行“下放权限”。

依靠政策的托举,“城西科创大走廊”打破了一些条条框框,为项目落地、要素流动等带来了助力。

对于涉及多个区市的“青岛科创大走廊”来说,在体制机制层面如能理顺,无疑会让后续的建设,推进得更为顺畅,也更有利于“各类要素深度融合、高效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大会上,省委书记林武专门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大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带头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青岛科创大走廊”的建设,不妨可以推出一些具有突破性的实践举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0-7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