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批复青岛三个“城市副中心”!
[color=rgba(34, 34, 34, 0.5)]qd.ifeng.com 2024年11月19日 19:28
[size=0.8]11月13日,《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在进一步升级青岛城市定位的同时,也就青岛未来十余年的全域空间格局展开了新一轮规划。
[size=0.8]其中,围绕都市区未来发展,青岛明确将构建“一主 三副 两城”的都市区空间结构,以胶州、即墨、原胶南区域为核心的三个全新“副中心”,浮出水面。
[size=0.8]从李沧、崂山、城阳,到胶州、即墨、胶南,“副中心”定位所对应的城市区域的变化,无疑也展现出这座北方经济重城由内向外增强发展辐射力的决心。
[size=0.8]凰探第1361期
[size=0.8]早在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青岛便划定了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明确了“三主五副”的发展规划。
[size=0.8]8年后的今天,青岛城市空间格局不断迭代焕新,曾经的“副中心”相继融入城市中心城区,而伴随青岛市整体能级的提升,新的“副中心”布局也相继出现,并领取了新的发展“小目标”。
[size=0.8]按照国务院批复意见,本轮青岛总规落实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构建“一主 三副 两城”的都市区空间结构。
[size=0.8]其中,“一主”指东岸-城阳-原黄岛,将共同打造更高能级的主中心城市,都市区综合服务中心;“三副”指胶州、即墨、原胶南,打造都市区副中心城市,承担都市区专业化高端功能;而“两城”则指董家口港城、蓝谷海洋科学城,打造都市区外围新城。
[size=0.8]从上一轮青岛城市总体规划的“三主五副”,到如今“一主 三副 两城”的全新格局,“副中心”定位的变迁无疑是建立在青岛城市主中心“扩容”的基础之上。
[size=0.8]而此前5个副中心的发展走向也预示着未来十年,胶州、即墨、原胶南三大“副中心”有望进一步融入中心城区。
[size=0.8]这一点,在本轮总规中得到了官方认证:将深化实施中心城区东岸、西岸、北岸一体联动,积极推动胶州城区、即墨城区、原胶南城区融入中心城区,打造功能卓越、内生活力的环湾都市区。
[size=0.8]至于三个副中心“承担都市区专业化高端功能”的定位,则因为各区域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差异,各有不同。
[size=0.8]胶州重点依托上合示范区和临空经济区,培育现代物流、商业贸易、先进制造等功能;即墨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及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而原胶南城区则重点促进海洋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海洋产业集群。
[size=0.8]胶州、即墨、原胶南三个副中心城市合在一起,则成为青岛未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市规模能级的主力军。
[size=0.8]而这些,都是三大“副中心”对内的使命所在。
[size=0.8]当跳出青岛再看,胶州、即墨、原胶南三个副中心城市分别坐落在青潍陆海发展主轴、青烟城镇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青日临城镇发展轴)上,对于青岛链接青岛都市圈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size=0.8]自胶州向西,高密近年来积极对接青岛,依托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实现与青岛、胶州的更高水平对接,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高密港区成为上合国际枢纽港的功能补充、空间拓展和服务延伸,进一步向青岛靠拢。
[size=0.8]自胶南向南,诸城和日照东港区与西海岸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产业相容,正加快市际县域毗邻地区融合联动发展,前者是青潍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后者作为日照市唯一纳入青岛都市圈范围的代表,推动跨区域一体化发展。
[size=0.8]而自即墨向北,莱阳与海阳为青岛都市圈的向北拓展提供了空间。无论是二者要牵手即墨发展产业联动区,还是依托青岛蓝谷成为青岛向北拓展海洋战略的承载地,均有助于都市圈内的产业协同互补与融合发展。
[size=0.8]显然,对内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对外当好青岛连接都市圈城市的触手,是当下三个副中心城市最核心的职责所在。
[size=0.8]而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修炼自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早日构建起庞大的产业集群,才是全新的城市副中心“承担都市区专业化高端功能”的应有之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