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30余个公开了“三公”经费,并呈加速态势。作为地方政府,北京市即将公开“三公”账单,山东、江西也表示正在准备之中。“三公”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群众有知情权,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制度,让“三公”经费支出更透明。
当初,国务院要求6月底之前公开“三公”经费,时至今日,仍有近三分之二的中央部门没有公开。即使是公开的部门,有的也是含含糊糊、闪烁其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猫腻”暗藏其中、有些“阴暗”怕见阳光。有的公费出国支出数额惊人,有的公车费用支出超出常规,有的公务接待费用比例过大,这些问题都让人怀疑。正常的政府经费开支,群众理解;若 “三公”支出中存在奢侈浪费甚至腐败问题,群众就不答应。我国推进 “三公”经费公开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社会监督,让政府支出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三公”经费支出的透明度,能更好地将“三公”经费支出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激发各部门、各单位降低“三公”经费支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节俭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俭节约的好风气。
现在,中央部门开了个头,各省、市、县也应跟上,“三公”消费治理的大幕已经拉开。地方各级各部门应该自查自究,对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强化大局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摒弃部门利益,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倡导奉献,力行节约,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把钱用在刀刃上。要把“三公”经费公开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不断细化、常规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政府权力高效廉洁运行。□杜华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