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在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上,来自北京的临床专家被授予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最高奖——“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这是该奖项设立34年以来,亚洲科学家首次获奖。
[backcolor=rgba(96, 96, 96, 0.8)]Loaded: 0%
Picture-in-Picture[APP专享]野外发现红包袱 打开一看众人惊呆
[url=]下载客户端[/url]
Play[size=1em]Current Time 0:00
[size=1em]/
[size=1em]Duration -:-
FullscreenMute[backcolor=rgba(115, 133, 159, 0.5)]
自动播放
国际卒中大会由美国心脏协会主办,“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旨在表彰在卒中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作出里程碑式贡献的卓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由该领域内知名专家、学术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提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认为是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的最高奖。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5/7270CC04EAE1037EACD297F3D02365DC1C247AA8_size232_w1920_h992.jpg)
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颁奖现场:请大家热烈欢迎本年度“威廉·M·费恩伯格奖”获得者——王拥军教授上台演讲。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5/DE99F525E8AEA074429067245313875B8A4A6E96_size252_w1920_h986.jpg)
我国是卒中疾病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团队针对卒中防治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开展突破性研究。
这次获奖的北京天坛医院科学家团队在卒中治疗中找到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联用的治疗方案,改写全球诊疗指南,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率从11%下降到6%,减少我国近百万卒中患者复发。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5/03129FF1BD987A8737855CEE625EBA342FCEA628_size234_w1920_h973.jpg)
此外,北京天坛医院科学家团队综合应用影像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将静脉溶栓时间窗从4.5小时扩展至24小时。这意味着,9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机会得到溶栓治疗,在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的同时,患者致残率能够降低8.8%。
![](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5/4C12AEEBA6C99952A3B27B5B821ED76713D8FAF5_size287_w1920_h986.jpg)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 王拥军:因为临床研究不是靠一个人,是靠一个团队,在中国,我们建立了一个中国的临床研究网络,大概2400家医院,这两千多家医院水平都要好,才能做出好的研究。这个奖项说明,至少在这个领域,我们是领跑国际的。
过去10年,北京天坛医院科学家团队完成超过50项全国性的临床研究,其中14项研究为国际卒中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