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748|回复: 10

2011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提高练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案例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
  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正在执行甲苯装卸任务的汽车槽车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辆汽车槽车包括车上约1.3 t的甲苯全部烧毁,造成2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7月22日上午,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 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 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套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罐体,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人汽车罐车。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 t被拉回公司仓库。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汽车司机将汽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约20 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人2根自流式装卸管。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人刚走离汽车约2 m,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罐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燃起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约10 min后,消防车赶到。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车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被烧毁。
  二、背景材料
  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oC.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台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四、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立即开展接地静电装置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加强安全防范,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2)完善全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事故发生后,针对高温天气,公司明确要求,灌装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除做好静电设施接地外,在第二车装卸前,必须静置汽车槽车5 min以上或采取罐外水冷却等方式,方可灌装。
  (3)进一步健全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重大列车冲突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口7:38,某铁路局某分局某线甲车站值班员王某接到上行乙车站I次列车发车的通知,王某办理了2道接车进路;7:39又接到了下行丙站Ⅱ次列车已开车的通知,随后进行跟踪出站调车作业。王某只在“行车日志”上作了记录,但没有办理Ⅱ次列车的接车进路。随即王某因私离岗,委托该站站务员岳某顶岗。王在离岗前向岳某交代:上行乙站1次列车已开出,下行丙站正在进行跟踪出站调车。7:53,两台机车重联牵引的I次列车接近甲站。司机用电台询问车站列车能否通过,站务员岳某回答:“慢一点,看信号。”岳某随后询问丙站值班员赵某:“跟踪出站调车是否完毕?”赵回答:“调车作业已完。”甲站站务员岳某即用电话询问丙站值班员赵某:“闭塞表示灯亮的是什么灯?”赵回答说:“是红灯。”岳与赵2人就商量由谁取消,赵要求甲站取消。岳就使用下行半自动闭塞故障按钮,取消了原上行列车占用区间的红灯,办理了I次列车的闭塞手续,开放了下行出站信号。7:57,I次列车通过甲站,岳某向丁分局调度员李某报告了该列车的通过点。本应在该站停车会让的I次列车进入了正有列车相对运行的区间。1 min后,调度员询问甲站上行列车是否通过。此时,岳某查看“行车日志”才发现Ⅱ次列车还在区间。8:00,I次列车与Ⅱ次列车在区间发生了正面冲突,造成机车乘务员9人死亡、3人重伤,4台机车报废,中断正线行车25 h15 min.

  根据国务院第75号令规定,该事故死亡9人,构成重大死亡事故;根据《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该事故构成列车冲突重大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值班员王某在办理接发列车作业中,擅自离开岗位,私自委托岳某替班;离岗前既没有向岳某交代丙站Ⅱ次列车已开车,也没有交代I次列车在站内停车会让的计划,使替岗人员不清楚接发列车情况,为事故埋下了严重隐患。这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站务员岳某简化作业过程,下行区间被Ⅱ次货物列车占用,甲站下行出站信号机开放不了时,岳某没有认真确认下行区间是否空闲,违章使用下行半自动闭塞故障按钮,开放下行出站信号机,将列车放进有列车占用区间,导致两趟列车发生正面冲突。这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丙站值班员赵某,违反《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和《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在未收到Ⅱ次列车到达甲站通知的情况下,不确认区间空闲,就承认I次闭塞,实属玩忽职守,是造成这起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丁分局调度员李某违反《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一百四十七条、《铁路调车作业标准》第九十和第九十七条规定,没有布置中间站3 h会让计划,未注意列车运行情况,是造成这起重大事故的重要原因。

  (5)甲站助理值班员于某,违反部颁《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在车站值班员办理接发列

  车作业时,对有关作业环节没有监督确认、复诵.未起到监督作用,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1)甲车站值班员王某和站务员岳某、丙站值班员赵某是造成这起重大事故的主要责任者,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该分局调度员李某是这起重大事故的重要责任者,给予开除路籍处分。

  (3)甲站助理值班员于某对这起事故负有一定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4)对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或领导责任的甲车站站长,丙车站站长,分局车务段主管运输副段长和主管安全副段长、段长、党委书记,以及分局主管运输的副分局长、分局长、党委书记等,按照政纪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四、事故预防对策措施

  (1)开展“一讲两查”活动,即讲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和血的教训,干部查责任,工人查纪律,向干部职工进行遵章守纪教育。

  (2)组织干部队伍下基层,调整干部队伍.整顿干部作风,保稳定。保畅通。

  (3)掀起“学标、对标、达标”活动高潮,将落实作业标准化作为保安全的主题长期抓下去;加强职工队伍技术业务培训,使人人掌握行车工种应知应会。

  (4)做好职工和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特大恶性交通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某省某市发生了一起死亡43人、伤39人的特大恶性交通事故。

  当日某时,该市运输公司第七车队驾驶员何某驾驶解放牌大客车,在行至某县会车时翻入公路东侧3.5 m深的梯形混凝土水槽内,客车起火,43人当场死亡,39人(包括司机何某)受伤,车辆报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发生地点道路路况良好,虽然当时在下雨,但并不影响行车。根据现场勘察认定,本次事故发生时该车行驶速度超过该路段规定的速度,加之该车挡风玻璃破裂,雨刷器不能正常使用,视线不清,待发现对面来车时驾驶员慌乱且采取措施不当,造成车辆翻入公路东侧3.5 m深的梯形混凝土水槽。因此,驾驶员违章超速行驶和车辆存在故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发生事故的大客车核定载客45人,实际载客超过80人。由于超载,使得车辆制动距离变长,虽然驾驶员会车时采取了制动措施,但超载的车辆根本不能在预计的制动距离内停止,造成车辆冲出道路。因此,严重超载也是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事故的间接原因是运输公司在实行单车抵押承包改革以后,安全管理的配套措施跟不上,企业负责人对部分司机违章超载,拼设备、拼精力、拼时间,跑“凑合车”等问题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加以纠正,以致酿成大祸。

  三、责任划分和处理

  (1)肇事司机何某,对此起事故负有直接责任,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

  (2)市运输公司第七车队,对此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给予第七车队队长杨某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给予分管技术安全、客运工作的副队长罗某行政记过处分,车队副队长张某在职工大会上作深刻检查。

  (3)市运输公司对此起事故应负重要的领导责任,给予运输公司经理王某记大过处分,副经理翟某记过处分,车管科科长靖某警告处分。

  (4)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应认真吸取教训,责成其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安全组织.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对所有已承包企业的合同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凡没有把经济指标和安全指标捆在一起的,或安全责任不明的,要修订和增补;凡没有涉及安全指标的,要终止合同。

  (3)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整顿交通秩序,依法从严管理交通,切实做好公路交通安全的综合治理工作..

  (4)坚持安全检查制度,消除事故隐患。把交通运输作为本地区安全检查的重点。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酒精蒸馏车间蒸馏釜超压发生爆炸
  某年10月22日20时15分,某助剂厂酒精蒸馏釜因超压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

  一、背景与经过

  该厂某车间酒精蒸馏的工艺过程,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酒精(主要是水、酒精和少量氯化苄等的混合液)回收,再用于生产。其工艺过程是:将母液(废酒精)储罐中的母液抽至酒精蒸馏釜,关闭真空阀并打开蒸馏釜出料阀,使釜内呈常压状,然后开启蒸汽升温,并将冷凝塔塔下冷却水打开。待釜内母液沸腾时,及时控制进汽量,保持母液处于沸腾状态。馏出的酒精蒸气经冷凝塔凝结为液态经出料阀流出。通过釜上的视镜看母液下降的位置是否趋于蒸完。

  酒精蒸馏釜容积为20 000 L,夹套加热工作压力为0.25 MPa(额定压力为0.6 MPa),事故前夹套蒸汽压力估算为0.5 MPa左右。酒精蒸馏釜釜体与釜盖由46个橄榄螺栓连接,其破坏强度为1.38×106~20.3×106 N.当时釜内有约1 m3(789.3 kg)的酒精,当夹套蒸汽压力达0.5 MPa、釜内酒精蒸气作用力为172×106N时,便可把釜盖炸开(查当班锅炉送汽压力为0.85 MPa)。

  酒精爆炸极限为3.3%~19.0%。

  其他与事故发生有关的背景材料:

  (1)该蒸馏车间的设计未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设计不规范,没有正规图样;部分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如离心机、排气扇等不是防爆型电机。

  (2)车间房顶为大型屋面板(混凝土预制板),未考虑泄压等问题,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没有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不善,生产管理混乱。

  (4)大多数工人未经就业前培训,进厂后也没有认真进行技术和安全上的教育培训,只是在试产前2天进行了为期1天的安全、消防、法纪、技术、工艺纪律教育。大部分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操作不够熟练,事故应变能力差。

  10月22日夜班(19时至次日7时)当班的l0名工人,于18时45分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与前一班的工人交接班。酒精蒸馏工做完准备工作后(上一班工人已将釜内料渣出清,并已将釜冷却)开始抽料、升温,出料阀处关闭状态。20时15分酒精蒸馏釜突然发生爆炸并燃起大火。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酒精蒸馏釜出料阀没有开启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出料阀未打开,当开通蒸汽升温后酒精蒸发,使蒸馏釜从常压状态变为受压状态;当釜内酒精蒸气压力超过釜盖螺栓的密封力时,将釜盖冲开,大量酒精蒸气冲出后与空气迅速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源瞬间发生化学爆炸。

  2.间接原因

  (1)设计未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设计不规范,没有正规图样,部分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如离心机、排气扇等不是防爆型电机。房顶为大型屋面板(混凝土预制板),未考虑泄压等问题,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无章可循,生产管理混乱。

  (3)大多数工人未经就业前培训,进厂后也没有认真进行技术和安全上的教育培训,只是在试产前2天进行了为期l天的安全、消防、法纪、技术、工艺纪律教育,即上岗独立操作。大部分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操作不够熟练,事故应变能力差。

  三、防范措施

  (1)请专业设计和安装单位重新设计厂房和生产装置,调整工艺布局。针对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考虑到蒸馏出料阀的安全可靠性,在工艺上对进料方式进行改造。

  (2)制定操作安全规程和制度。

  (3)对生产车间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培训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事故
  某年3月31日,某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发生爆炸事故,波及相距20余米处的2个容积为1 800 m3的汽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炸毁油罐3个,烧毁渣油169 t、汽油111.7 t,以及电气焊具、管道等,直接经济损失45万余元,全厂被迫停产达2个多月。

  一、背景与经过

  450 m3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3月30日将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未将改造方案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炼油厂油品储运工艺设计》规定,“油罐内油品的储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 ℃,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当3月30日10时,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 h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超过200 ℃,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3月初,该厂为解决燃料渣油的质量问题,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 m3燃料渣油罐南侧8.3 m处,距该罐20 m远有2个汽油罐(各1800 m3)。在工程即将结束的3月31日16时25分,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摧毁距离8.2 m远的防火墙,进而引起距该罐20 m远的2个汽油罐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 000 ㎡,当晚9时35分扑灭,历时5 h10min.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450 m3的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3月30日用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该厂领导未将改造方案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 h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超过200℃,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与罐内

  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3月31日16时25分左右,施工人员刘某、王某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 m处的液控塔上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与罐内溢出的可燃性气体相遇引起爆炸,罐内渣油喷出酿成火灾。

  (3)单位领导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工厂总体布局不合理,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厂领导轻视安全生产,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真解决,终于导致这次恶性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防范措施

  (1)由有资质的设计和建设单位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油罐库区的设计、建设;

  (2)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提高全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
发表于 2011-7-2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YYF0534


    没你发的资料好呀,还得多向你学习,多回帖呀
发表于 2011-7-2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喜羊羊


    能否给我发份全的,2011年的考试资料我这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YYF0534


    你又什么资料?估计你什么都没有,就有水
发表于 2011-7-2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喜羊羊


    不给发算了,干吗说这些没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YYF0534


    不要用这样得方法,别人看得到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2-22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