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楼主: 阿贝

图说工厂安全管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7

自燃物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上白下红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自燃性物质,即使不与明火接触,在适当的温度下也能发生氧化作用,放出热量,因积热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例如天那水、黄磷、白磷、磷化氢等产品

8

遇湿易燃物品

标志

符号:黑色或白色

底色:蓝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物品遇水受潮能分解,产生可燃性有毒气体,放出热量,会引起燃烧或爆炸。例如电石、金属钠等产品

9

氧化剂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柠檬黄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氧化剂,例如氯酸钾、硝酸钾、硝酸铵、亚硝酸钠、铬酸酐、过锰酸钾等产品,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当遇酸、潮湿、高热、摩擦、冲击或与易燃有机物和还原剂接触时即能分解,引起燃烧或爆炸

10

有机过氧化物

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柠檬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有机过氧化物,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振动、摩擦极为敏感

11

有毒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有毒物品,具有较强毒性,少量接触皮肤或侵入人体内,能引起局部刺激、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的货物。例如氟化物、钡盐、铅盐等产品

12

剧毒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内为剧毒物品,例如氰化物、砷酸盐等,具有强烈毒性,极少量接触皮肤或侵入人体、牲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造成死亡

13

有害品(远离食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有害物品,不能与食品接近。这种物品和食品的垂直、水平间隔距离至少应为3米

14

感染性物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含有致病微生物的物品,误吞咽、吸入或皮肤接触会损害人的健康

15

一级放射性物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附一条红竖线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放射量较小的一级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地、不断地放出α,β,γ等射线

16

二级放射性物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附两条红竖线

用于货物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放射量中等的二级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地、不断地放出α,β,γ等射线

17

三级放射性物品标志

符号:黑色

底色:白色,附三条红竖线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放射量很大的三级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地、不断地放出α,β,γ等射线

18

腐蚀品标志

符号:上黑下白

底色:上白下黑

用于货物外包装上。表示包装体内为带腐蚀性的物品,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钾等产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接触人体或物品后,即产生腐蚀作用,出现破坏现象,甚至引起燃烧、爆炸,造成伤亡的货物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3.危险化学品使用注意事项

很多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不要用化学溶剂去洗手,更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腐蚀性化学品时,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2)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如果确实需动用明火,如进行烧焊等,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

(3)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不要穿化纤衣服或带铁钉的鞋,因为化纤衣服会产生静电,鞋钉撞击地面会产生火花。

(4)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时候应非常小心,特别是硫酸等腐蚀性物品经常用陶瓷容器盛装,搬运时若捆扎不牢固,极易发生意外。

(5)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随意丢弃,否则可能会引发意外事故。如往下水道倒液化气残液,则遇到火星会发生爆炸。

(6)要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具,防止作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4.化学危险品烧伤和中毒的现场急救

化学危险品事故急救现场,一方面要防止受伤者烧伤和中毒程度的加深,另一方面又要使受伤者维持呼吸。这是两条最为重要的现场救治原则。

(1)对化学性皮肤烧伤

对化学性皮肤烧伤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裤、鞋袜等,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20~30分钟(如遇强烈的化学危险品,冲洗的时间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新鲜创面上不要随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干净的湿布覆盖创面。

(2)对化学性眼烧伤

对化学性眼烧伤者,应在现场迅速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冲洗时将眼皮掰开,把裹在眼皮内的化学品彻底冲洗干净。现场若无冲洗设备,可将头埋入盛满清水的清洁盆中,翻开眼皮,让眼球来回转动进行清洗。若电石、生石灰颗粒溅入眼内,应当先用蘸有石蜡油或植物油的棉签去除颗粒后,再用清水冲洗。

(3)化学危险品急性中毒

化学危险品急性中毒,若为沾染皮肤中毒,应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面部受污染时,要首先注意冲洗眼睛;若为吸入中毒,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方向移至空气新鲜处,同时解开中毒者的衣领,放松裤带,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若为口服中毒,中毒物为非腐蚀性物质时,可用催吐方法使其将毒物吐出。

误服强碱、强酸等腐蚀性强的物品时,催吐反而会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这时可服用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糊等。此时不能洗胃,也不能服碳酸氢钠,以防胃胀气引起胃穿孔。现场如发现中毒者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使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1-3.4
高温作业常识内容解读

1.类型

高温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钢铁行业,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如纺织印染工厂、深井煤矿等。

2.高温的危害

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作业能力不断下降。据调查显示,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等功能都显著下降;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而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在30℃时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0%~70%。

作业人员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除了会引起职业中暑外,还将导致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血压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等。

3.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1)技术措施

① 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场所的温度。

② 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③ 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④ 按照《高温作业分级》以(GB/T42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一般应在每年夏季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一次分级和评价。

(2)管理措施

① 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②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③ 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3)保健措施

① 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岗位。

② 夏季供给含盐饮料和其他防高温饮料。

1-3.5
低温作业常识内容解读

1.低温作业的危害

低温是一种不良气象条件,在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加快,会使身体各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可导致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如冻伤或冻僵,甚至造成死亡。

2.容易发生冻伤的作业

容易发生冻伤的作业,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的作业。

(2)在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如储存肉类的冷库和酿造业的地窖等,这类低温作业是没有季节性的。

(3)人工冷却剂的储存和使用作业。

3.低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以下几项。

(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并控制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时间。

(2)穿戴防寒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3)设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通信、报警装置。

1-3.6
密闭空间作业常识内容解读

1.密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1.密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密闭空间作业都存在着危险,密闭空间的安全事故常常很快发生,而事先又不易被觉察。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因为缺氧(当空气中氧的浓度小于6%时,人会在几分钟内死亡)而导致窒息死亡。

(2)直接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导致中毒身亡。

密闭空间作业中导致事故的危害因素不明显,不能很快觉察,缺乏这方面安全知识的员工往往很难事先意识到。因此,很多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事故往往是因盲目救人而导致伤亡。

2.密闭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1)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认为没事而盲目进入密闭空间。

一般情况下,员工必须请示管理者并获得批准,用仪器检测认为无危险,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通常情况下,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放一只小白鼠或小鸟等小动物到密闭空间内探路。如果这些小动物能够在密闭空间内活着回来,那也就意味着密闭空间内氧的含量适中,有毒气体的含量不超标,此密闭空间是可以进入的。否则不要进入,以免发生危险。

(2)密闭空间作业至少要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另外一人守在外面,并且能够保证跟密闭空间内作业的人员相互看得见或听得见,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救护措施。

(3)为慎重起见,进入密闭空间内作业的人员最好配备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万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4.1
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内容解读

1.厂级安全教育

厂级安全教育是对新员工在分配到车间和工作地点之前,由厂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安全部门进行的初步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解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使新入厂的员工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

(2)介绍企业的安全概况,包括企业安全工作发展史、企业生产特点、工厂设备分布情况。重点介绍特殊设备的注意事项、工厂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工厂的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条例,厂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以及防火制度等)。

(3)介绍《全国职工守则》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及企业内设置的各种警告标志和信号装置等。

(4)介绍企业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和教训,向员工传授抢险、救灾和救人的基本常识,以及发生事故后的报告程序等内容。

厂级安全教育一般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进行,时间为4~16小时。讲解应与看图片、参观劳动保护教育结合起来,最好发放一本浅显易懂的安全手册。

2.车间安全教育

车间安全教育是新员工或调动工作的员工在分配到车间后,进行的第二级安全教育,由车间主管安全的主任负责。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车间的概况

① 车间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特点。

② 车间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

③ 车间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工种情况。

④ 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⑤ 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相关的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介绍车间的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

⑥ 介绍车间安全生产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车间文明生产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2)根据车间的特点介绍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如冷加工车间的特点是金属切削机床多、电气设备多、起重设备多、运输车辆多、各种油类多、生产人员多和生产场地比较拥挤等。在冷加工车间,机床旋转速度快、力矩大,这时要教育工人遵守劳动纪律,穿戴好防护用品,小心衣服、发辫被卷进机器,手被旋转的刀具擦伤。要告诉工人在装夹、检查、拆卸、搬运工件,特别是大件时,要防止碰伤、压伤、割伤;擦车时要切断电源,并悬挂警告牌,清扫铁屑时不能用手拉,要用钩子钩;工作场地应保持整洁,道路畅通;装砂轮要恰当,附件要符合要求的规格,砂轮表面和托架之间的空隙不可过大,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站立的位置应与砂轮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并戴好防护眼镜;加工超长、超高产品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等。

其他如铸造、锻造和热处理车间、锅炉房、变配电站、危险品仓库、油库等,均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3)介绍车间防火知识

① 防火知识包括防火的方针,车间易燃易爆品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火险的处理方法等。

② 组织新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教育新员工安全生产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强调生产时要听从上级指挥。

车间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或安全技术人员负责,授课时间一般需要4~8学时。

3.班组安全教育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生产活动以班组为基础。由于员工活动在班组,机具设备在班组,因此事故常常发生在班组。所以,对班组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班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本班组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重点介绍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空作业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讲解本班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

(2)讲解本岗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防护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重点讲思想上应时刻重视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介绍各种安全活动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告诉新员工发生事故时的注意要点,强调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学会如何紧急处理险情。

(3)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爱护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要强调机床转动时不准戴手套操作;高速切削时要戴保护眼镜;女工进入车间要戴好工帽;进入施工现场和登高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工作场地要整洁,道路要畅通;物件堆放要整齐等。

(4)实行安全操作示范。组织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讲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怎样操作是危险的、怎样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规程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等。

班组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岗位安全基础教育,主要由班组长和安全员负责。安全操作法和生产技能教育可由安全员、培训员负责,授课时间为4~8学时。

1-4.2
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解读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主要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等的安全教育。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1)明确具体职责

① 负责本企业的安全工作,并直接领导本企业的安全专职机构和人员开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②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各种规章制度。

③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安全生产工作。

④ 组织、领导团队成员制订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合理安排实施经费,并组织力量保证措施计划的顺利实施。

(2)明确培训内容

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主要应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基本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

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并以身作则、遵章守纪,积极支持安全部门的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2.企业技术干部的安全教育

对技术干部的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1)安全教育的内容

① 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② 本职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强调履行安全技术措施。

③ 典型的事故案例剖析。

④ 系统安全生产工程知识。

⑤ 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

(2)安全教育的职责

① 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指示和规章制度,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② 每季度主持召开车间、科室领导人员会议,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制订相应措施。

③ 每年组织数次以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事故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全员性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企业负责制订措施、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3.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安全技术知识以及他们本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目的是使他们提高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

(3)劳动卫生知识、安全文化。

(4)工伤保险、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

(5)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5.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

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安全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2)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文化的知识、技能,本企业、本班组和一些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项。

(3)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4)典型的事故案例及事故抢救与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1-4.3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内容解读

1.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和他人以及周围设施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其作业及人员涉及以下范围。

(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作业。含起重机械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m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1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15)矿山救护作业。

(16)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和储存保管员。

(17)经国家批准的其他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3.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已按国家规定的本工种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的要求接受教育,并接受过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不再进行培训而直接参加考核。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教学大纲、教材和考核试题,均应根据国家各有关标准组织编写。

(1)培训方式。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可采用企事业单位自行培训,单位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发证部门或其指定单位培训等形式进行。

(2)考核内容。安全教育后,应对其进行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实际操作考核,两方面考核均合格后,方可取得操作证书,持证上岗。考核内容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标准》和其他有关规定确定。

(3)特种作业的复审。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除机动车辆驾驶员和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人员按国家规定执行外,其他特种作业人员每隔两年需复审一次。复审内容包括本作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体格检查、对事故责任者的检查等。

1-4.4
调岗、复工安全教育内容解读

1.调岗安全教育

调岗安全教育,是指职工调换工作岗位后进行的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1)岗位调换

车间内或厂内换工种,或调换到与原工作岗位操作方法有差异的岗位的员工,以及短期参加劳动的干部等人员应由接收单位进行相应工种的安全教育。

(2)教育内容

可参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确定内容,一般只需进行车间、班组二级安全教育。但作为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特种作业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许可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2.复工安全教育

复工安全教育,是指职工伤、病愈复工或经过较长的假期后,复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

复工教育的对象包括工伤痊愈的人员,以及各种休假超过3个月的人员。

(1)工伤后的复工安全教育

① 对已发生的事故作全面分析,找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预防对策。

② 对复工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及预防措施和安全对策教育等,引导其端正思想认识,吸取教训,提高操作技能,克服操作上的失误,并增强预防事故的信心。

(2)休假后复工安全教育

员工常因休假而造成情绪波动、身体疲乏、精神分散、思想麻痹,复工后容易因心境不定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要针对休假的类别进行复工“收心”教育,即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结合复工者的具体情况消除其思想上的阴影,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重温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机器设备的性能,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等。

对于因工伤和休假等超过3个月的复工安全教育,应由企业各级部门分别进行。经过教育后,由劳动人事部门出具复工通知单,班组接到复工通知单后,方可允许其上岗操作;对休假不足3个月的复工者,一般由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对其进行复工教育。

1-4.5
安全生产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解读

1.安全生产教育的方式

(1)宣传画、影片和幻灯片

① 宣传画。不同的安全宣传画,以不同的方式宣传安全注意事项。宣传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宣传画,说明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的好处;另一类是反面宣传画,指出粗心大意、盲目行事的恶果。

通过宣传画可以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给员工以警示,使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② 影片。为培训专门拍摄的影片、录像片对解释新的安全装置或新的工作方法特别有效。影片可以给出说明、示范、实验室试验、分析技术过程等,用有条理的方法解决疑难和复杂问题,并用慢动作再现快速的事件序列,可使员工看到其中的细节。

③ 幻灯片。幻灯片的优越性是只要需要就可以放映,同时能给出更详细的解释。

(2)报告、讲课和座谈

报告、讲课和座谈也是安全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新员工一入厂,通过这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安全生产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针对事故状况、安全规则、保护措施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使员工与讲解人有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可以加强宣传教育的效果。

(3)安全竞赛及安全活动

企业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可把安全竞赛列入企业的安全计划中去,在车间班组进行安全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竞赛的意义不在于谁胜谁负,而在于降低整个企业的事故发生率和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竞赛、安全日、安全周或安全月等安全活动,在必要时还可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赞助,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向人们宣传。活动可以包括举办展览、放映电影、示范表演、展开竞赛、讨论等。

(4)展览及安全出版物

① 展览是以非常直白的方式使员工了解危害和怎样排除危害的措施。将展览与其他的安全活动结合起来时,效果会更好。例如,通过展览物,侧重于对工厂近来发生的事故——一个坏砂轮中飞出的砂轮碎片被防护罩挡住,或安全帽保证了人员安全等进行宣传教育。这种展览体现了安全预防措施的实用价值。

② 利用安全出版物,如定期出版的安全杂志、简报,描述新的安全装置、操作规则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以及预防事故的新方法等有图示说明的文章等。

③ 安全宣传资料的其他形式还有小册子和传单、安全邮票上的图示、标语等。

2.安全生产教育的方法

(1)主要通过活动熏陶、情景模拟等方法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具体内容见表4-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4-1
安全生产教育的方法

方法

具体内容

活动熏陶法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这一类教学方法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彩,可采用表演、竞赛、参观等形式

情景模拟法

通过设置情景,让受教育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可采用事故预想、事故预案演习、预防救护演习以及应用事故模拟软件等形式

理性灌输法

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的一种教育方法。但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最好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情感启迪法

在安全生产教育中,要注意情感教育,管理者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员工,要让员工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对于批评,也要讲究方法,要通情达理。尤其是对违章肇事者、事故责任者和受伤害者的安全教育,更要得体得法,既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又不伤害其自尊心

言传身教法

在安全生产中,企业领导者应自觉成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并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素质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树立榜样,实际上是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让员工明白组织的态度和要求

氛围感染法

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醒目的警示标志,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在向员工传递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起到了暗示和约束作用

期望激励法

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角色期待所产生的效应,正面激励员工的安全行为,弱化其不安全的行为

自我教育法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实现自动安全生产的转变。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变为安全教育的主体,使外在施压式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内在需求的索取过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建立,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预计自我教育方法将会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2)安全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教育的形式千变万化。现实中,应根据人的性格、气质、身体素质、年龄、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如:老工人经验丰富,但可塑性差,不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应侧重组织他们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传授技术,多学新经验,参观新技术、新成果展览等;青年人不够成熟,可塑性强,接受新知识快,但持久性差,情绪起伏大,所以对他们必须强化培训,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安全表演、读书、竞赛、安全文艺活动及安全小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安全习惯,形成安全行为;领导人员工作繁忙,自我意识较强,安全教育应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注重法律法规政策的灌输为主。

1-4.6
安全培训的步骤内容解读

安全培训的步骤如下所示:

确定培训人员
明确培训目标
选择培训教材与培训方法
实施具体培训
培训评价
培训后的沟通


1.安全教育培训的准备

安全教育培训的准备主要包括人员的确定、目标的确定、教材的选定、方法的选定。

(1)确定培训人员

培训者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专业知识较强的培训,可以选择在这方面知识较为全面的人作为培训者;另一方面对于侧重组织活动的培训,则需要培训者具有很强的培训技能和领导能力,使受训者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培训者所组织的活动中。

(2)确定培训目标

安全培训目标的制订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关注方向、受训者的背景,以及培训场所的情况等。只有制订合理的培训目标,才能顺利地达到培训效果。

(3)确定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受训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程度。安全培训有些时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培训,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训者,选择的培训教材既要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又要通俗易懂。专业性太强的培训教材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4)确定培训方法

根据课程的需要及受训者情况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一般来说,最好选择交流、实践、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加深受训者与培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交流,提升培训的参与性。

2.培训的具体实施

(1)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根据安全培训的特点,一般的综合安全培训都会用到头脑风暴法,即多数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讨论,从而产生新的观点。这是一种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很常用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2)培训方式

一次培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水平高低,而培训者的水平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水平,培训技巧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① 采用轮流的方式,使每个受训者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 与那些想要主导讨论的人进行交流,以引导其他人大胆地发表观点。

③ 直接向那些沉默不语的人提问。

④ 对所有积极参加讨论的人表示感谢,然后可以说:“让我们来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当受训者学习了某种技能,在运用之前需要有机会去实践。培训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学习气氛:强调从反馈中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角色模仿,并及时进行反馈;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受训者互相学习。

(3)培训时的沟通

培训时的相互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培训者千万不要工作在“真空”中,否则会为忽视受训者而付出代价。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首先要了解受训者说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继而了解受训者想要的东西。例如内容的改进、方式的改变、节奏的改变等,使培训不断适应受训者的要求,进而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4)学习的自主性

参加培训的员工要具备独立性,培训者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培训过程中给予受训者一些挑战,使他们有可能改变之前不良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培训评估

(1)培训评估

评估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培训是否达到目的、培训方法是否合理的重要方法。培训评估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

① 受训者反应。

② 学习的效果。

③ 能力的改变。

④ 产生的效果。

(2)培训后的沟通

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与受训者的联系就此中断,培训结束后仍需要与受训者及时做好沟通反馈。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1-4.7
开展安全活动内容解读

1.安全科技活动

安全科技活动包括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标准化车间、班组和岗位建设,应急预案、应急演习、“三治”(治尘、治毒、治烟)工程、“三点”(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控制、隐患整治、“绿色岗位”建设等。

(1)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改进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以提高各种条件下人机界面的安全性,从而实现本质安全

(2)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指对车间、班组、岗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建设。标准化作业建设的内容包括:制定作业标准、落实作业标准和对作业标准进行监督考核。

(3)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设计应急实施方案。这么做的目的是当事故发生时,可根据危险级别快速作出反应,提升高效应付的能力。

(4)应急演习

应急演习包括火灾应急演习、爆炸应急演习、泄漏应急演习等。

① 火灾应急演习是按照应急预案模拟发生火灾时,车间各岗位人员的逃生、财产的救护、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等技能的演习。

② 爆炸应急演习是对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的车间,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模拟的应急处理、逃生等演习。

③ 泄漏应急演习是针对可能发生毒物泄漏的车间,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演习。

(5)“三治”工程

“三治”是指治烟、治尘、治毒,通过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落实安全生产的工程技术对策,尽力实现物态的本质安全化。

(6)“三点”控制

“三点”控制是指对事故多发点、事故危险点、尘毒危害点进行重点控制。以车间或岗位为单位,进行有目标、责任明确的分级管理,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严重的生产作业点得到有效的控制。

(7)隐患整治

隐患整治是指通过技术革新、改造工艺对生产技术及工艺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期、分批的改造、整治,以便按隐患的严重性程度进行有计划的达标整治(LEC法)。

2.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四全”安全管理、“三群”对策、“三责任”制度、无隐患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保险对策等。详细内容见表4-2

表4-2
安全管理活动

要点

具体内容

全面安全管理

通过安全文件建设,定员、定岗、定责的方式进行责任制建设以及各种法规文件、技术标准建设

“四全”安全管理

“四全”指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通过动员全体员工实现“四全”管理,以实现人人、处处、时时把安全放在首位

“三群”对策

安全生产推行群策、群力、群管,做到人人献计献策,人人遵章守纪,人人参与监督检查

“三责任”制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学习规程、制度,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激励情感,从行政与法制的角度明确“三责任”;向员工负责、向家人负责、向自己负责

系统管理工程

通过专题研究、分析报告的方式对人员、设备、环境进行安全性分析,制定出相应对策从而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无隐患管理

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自下而上地以“无隐患”作为完全管理的目的,通过对隐患分类、分级、建档、报表、统计、分析、目标等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有目标的控制性管理。并以对隐患的查找与消除的程度及其效益作为评价安全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

定置管理

通过严格的标准化设计和建设要求规范,实施生产设计工具的物态和员工操作行为管理对工作车间(岗位)和员工操作行为进行定置管理。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生产物态环境,使物态环境隐患得以消除;控制人员作业操作过程的空间行为状态,使行为失误减少和消除

5S活动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改变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保险对策

通过研究、分析对比、投保的方式对比分析保险效果、进行研究,提出新的对策,以达到有效投保、提高安全投资效益的目的

3.安全宣传活动

(1)标志建设

通过安全标语(旗)、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事故警示牌等,对员工进行宣传、警示、强化意识的教育。

(2)传统的宣传活动

传统的宣传活动包括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事故报告会等。

(3)现代的宣传活动

现代的宣传活动包括安全文艺(晚会、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安全贺年(个人)活动、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幅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员工的“六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警语、讲一个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笔安全经费)等。

1-5.1
安全检查的内容内容解读

1.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

检查生产设备、工具、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生产作业场所以及生产物料的存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的重点在于以下方面。

(1)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的设备、设施,危险化学品专用运输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和隔离操作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

(3)通信和报警装置是否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4)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是否安全可靠。

(5)生产装置与储存设施的周边防护距离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事故救援器材、设备是否齐备、完好。

2.查人的行为是否安全

检查作业者有否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有无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重点检查危险性大的生产岗位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危险作业有否执行审批程序等。

3.查安全管理是否完善

(1)检查的主要内容

① 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②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

③ 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计划是否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

④ 安全教育是否经常开展,职工安全素质是否得到提高。

⑤ 安全生产检查是否制度化、规范化。

⑥ 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整改。

⑦ 实施安全技术与措施计划的经费是否落实。

⑧ 是否按“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管理工作。

其中,“四不放过”处理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2)重点检查

从事特种作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的人员和装卸管理人员是否都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是否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演练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某企业的安全检查内容实施细则。见表5-1

表5-1
安全检查内容实施细则

项目

检查内容

安全管理业务

1.安全管理是否包括了必要的业务内容

2.安全管理部门所需人员的组成和分工是否合适

3.安全管理守则、规程和纲要是否完善

4.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是否正常进行并在管理业务内容上有反映

5.事故发生后,上报程序、处理办法、预防措施是否合适

安全设施

危险地方的安全设施

1.根据安全法规和调查研究的结果,应设置的安全设施有无遗漏

2.设计、制造和设置安全设施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3.需要设置安全设施场所,是否已迅速安装

已安装的安全设施

1.从设备的角度来看,安全设施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

2.工作人员对安全设施是否充分了解和认识,并有效地利用

3.是否充分考虑了安全设施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安全设施维修和改进

1.是否经常认真地进行安全设施的检查

2.是否充分考虑了安全设施的改进和研究

3.安全设施的修配是否迅速彻底

必要的安全标志

1.必要的安全标志有无遗漏

2.安全标志的图案和设置地点是否合适

3.工作人员对安全标志的了解和识别是否透彻

4.安全标志的维护是否认真

操作环境

现场调查

1.对改善危险有害环境所需的原始资料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收集和研究

2.测定危险有害程度的项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测定危险有害程度的方法是否正确4.环境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合适

调查结果运用

1.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对于应采取措施的先后顺序,判断是否正确

2.根据环境调查结果,是否迅速而正确地采取了改善的办法

3.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工作人员对改善环境是否积极支持

4.环境改善以后,对人体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是否进行了调查

操作环境改善

1.不安全状态的发现和排除是否进行了认真的处理

2.采光、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声、色彩等环境管理是否充分

防护用品

发放

1.对需要防护用品的岗位和作业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有无遗漏

2.防护用品的选择,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防护用品的发放数量是否充分

性能要求

1.对于防护用品的性能是否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2.发放的防护用品,对其性能是否作了现场调查

3.性能差的防护用品及次品的更换和补充是否及时

使用状况

1.是否充分掌握了所发放的防护用品的作用状况

2.对没有充分利用的防护用品,其原因是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3.是否积极地听取了操作人员对发放的防护用品的意见,是否采取了试制和改进的措施

4.是否迅速地更换了发放给工作人员的不合适的防护用品

发放管理

1.防护用品的发放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2.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是否合适

3.是否严格地执行了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

4.防护用品的管理状况是否合适

搬运

计划

1.搬运的管理方式是否安全,与生产方式是否适应

2.搬运方法有无明确规程

3.工作人员对搬运规程是否彻底了解

动力机械

1.动力机械搬运是否符合法令规定

2.轨道车、起重机、叉式万能装卸机等的种类、形状、能力、数量的配备是否安全有效

3.动力机械搬运机器的维修方法是否合适

4.动力机械搬运人员是否充足,是否充分考虑了发生事故时人员的补充问题

人力

1.人力搬运是否符合法令和公司内部的规定

2.是否使用了安全而有效的搬运工具

3.是否配备了合格的人力搬运人员

厂内交通

1.厂内交通安全是否有合理的规定

2.员工对厂内安全交通规程是否彻底了解

3.是否采取了措施使外来人员易于了解厂内的交通要领

危险物质

管理

1.危险物质的管理有无明确规定,内容是否合适

2.危险物质的贮藏、保管设施、贮藏的容器和方法是否正确

3.危险物质有无适当的标志

4.危险物质的发放方法及处理是否正确

使用

1.危险物质的发放和搬运是否正确

2.危险物质在使用地点的保管和处理是否正确3.操作人员对危险物质的处理是否正确

火灾预防

预防火灾

1.预防火灾的规定是否合适

2.防火负责人是否明确

3.工作人员对预防火灾的认识是否正确

消防设备和组织

1.消防队组织是否合适

2.消防设备是否完善

3.是否制定了必要的消防和疏散计划,对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训练

安全教育

计划

1.担当安全教育的部门、组织是否合适

2.有关安全教育的计划、决议和安全管理方针及业务的关系是否合适

3.安全教育的计划内容有无遗漏

实施

1.对新来人员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安全教育

2.对一般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安全教育

3.对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安全教育

4.对管理监督者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安全教育

5.对经常发生事故倾向的人员是否进行了适当的安全教育

6.对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是否都经过适当的安全教育

普及

1.安全教育的普及是否与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管理计划及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密切联系

2.安全教育实施结果的汇总方法和报告方法是否合适

3.安全教育普及的具体内容是否合适

4.安全教育的普及是否与车间训练互相密切配合

安全生产

1.安全表彰、惩罚制度及其运用是否合适

2.是否积极地采纳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建议和意见

3.安全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是否合适

4.厂内有关的各种宣传活动是否已积极地开展起来

5.管理监督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对安全是否积极支持

6.是否积极学习有关外厂的安全活动经验和管理方法

安全检查制度

形成制度

1.安全检查实施标准有无具体规定

2.工作人员对安全检查制度是否彻底了解

3.安全检查的责任区分是否明确

4.安全检查的实施次数和检查人员有无明确规定

贯彻执行

1.安全检查是否有计划地定期进行

2.进行安全检查的负责人本身认识如何

3.进行安全检查时,是否切实地按规定的检查日期、检查次数、检查项目严格执行

4.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的项目有无遗漏

5.安全检查发现遗漏时,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结果处理

1.安全检查的结果是否有明确记录

2.对安全检查的结果、发现的问题是否迅速地进行了处理

3.事后处理的实施办法及其责任是否明确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5.2
安全检查的方式内容解读

1.作业岗位日常检查

作业岗位工人应在每天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进行自检,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操作,以检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为主。检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作业场所的安全性。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工序通道畅通,梯架台稳固,地面和工作台面平整等。

(2)使用材料的安全性。注意材料的堆放或储藏方式,装卸地方大小,材料有无断裂、毛刺、毒性、污染或特殊要求,运输、起吊、搬运手段,信号装置是否清晰等。

(3)工具的安全性。注意工具是否齐全、清洁,有无损坏,有何特殊使用规定、操作方法等。

(4)设备的安全性。注意设备的防护、保险、报警装置情况,以及控制机构、使用规程等要求的完好情况。

(5)其他防护的安全性。注意防暑降温、保暖防冻的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和正确使用,衣服鞋袜及头发长短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消防和急救措施。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问题处理完毕才能继续作业,如无法处理或无把握时,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

2.安全人员日常巡查

企业安全主任、安全员等安全管理人员应每日到生产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巡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作业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生产工人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有违章违纪行为。

(3)协助生产岗位的工人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3.定期开展综合性安全检查

企业应定期实施综合性安全检查,从检查范围讲,包括全厂检查和车间检查;检查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全厂性的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车间的检查每季度一次。

(1)检查人员及内容

定期综合性安全检查应成立检查组,按事先制订的检查计划进行,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以查管理为主。

① 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② 查领导在思想上是否重视安全工作,行动上是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③ 查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措施技术计划的执行情况,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安全检查、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隐患整改等)的开展情况。

④ 查各类事故是否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落实,是否组织了演练。

⑤ 对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对主要危险源、安全生产要害部位的安全状况要重点检查。

(2)检查要求

① 检查应按事前制定好的安全检查表中的内容逐项检查,对检查情况作好记录。

② 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规定整改内容、期限和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③ 检查组应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同时根据检查所了解到的情况评估企业、车间的安全状况,研究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4.专业安全检查

有些检查项目的专业技术性很强,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例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专业安全检查通常还需要一些专业仪器来进行,检查的项目、内容一般是由相应的安全技术法规、安全标准作为详细规定,这些法规、标准是专业安全检查和安全评判的依据。

专业安全检查可以单独组织,也可以结合定期综合性检查来进行。

5.季节性安全检查

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春季潮湿气候会使电气绝缘性能下降,而导致触电、起火等事故的发生;夏季高温气候易引起中暑;秋冬季节风高物燥易发生火灾;雷雨季节易发生雷击事故。

季节性检查是检查防止不利气候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如雷雨季节将至前,检查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夏季检查防暑降温措施是否落实等。

1-5.3
制作安全检查表内容解读

1.安全检查表的种类

(1)按检查的内容划分

① 检查安全管理状况的检查表还可细分为安全制度建设检查表、安全教育检查表、检查安全制度建设、事故管理检查表等。主要检查安全生产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管理的现状,管理的措施和成效,以便发现管理缺陷。

② 检查安全技术防护状况的检查表,按专业还可分为机械安全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消防安全检查表、职业危害检查表等,主要检查职业安全卫生标准执行情况;检查生产设备、作业场所、物料存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危险源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使危险源得到可靠的控制,以便发现不安全状况。

(2)按检查的范围划分

按检查的范围可分为:全厂的检查表,车间、班组、岗位的检查表。

(3)按检查的周期划分

按检查的周期可分为:日常检查的检查表和定期检查的检查表。

2.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决定其应用的针对性和效果。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检查表通常采用提问方式,并以“是”或“否”来回答,“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还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回答“是”的画“√”,表示“否”的画“×”,在每个问题后面也可以设有改进措施栏。另外,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以便分清责任。

安全检查表的项目内容举例如下。

(1)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主要是设计人员和安全检查人员及安全检查评价人员在设计审核时使用。内容要求系统、全面、明了,符合安全防护措施的规范和标准,并按一定的格式要求列成表格。

(2)企业安全检查表,主要用于全厂性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动态的检查,供安全监察部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和24小时安全巡回检查时使用。

(3)各专业性安全检查表,主要用于专业性的安全检查或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如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冻防凝、防暑降温,压力容器、锅炉、工业气瓶、配电装置、起重设备、机动车辆、电气焊等设备的安全检验。

检查表的内容应符合专业安全技术防护措施的要求。如设备结构的安全性、设备安装的安全性、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报警信号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安全操作的主要要求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等。检查表需按一定的格式要求列成表格。

3.编制安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检查表要力求系统完整、不漏掉任何能引发事故的关键因素,因此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以下问题。

(1)检查表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适当,有启发性。

(2)各类检查表的项目内容,应针对被检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分清各自的职责,尽量避免重复。

(3)检查表的每项内容要明确定义,以便于操作。

(4)检查表的项目内容能随工艺的改造、环境的变化和生产异常情况的出现,而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5)凡能够造成事故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应列出,确保各种不安全因素能够及时被发现,并及时消除。

(6)实施安全检查表应依据其适用范围,并经各级领导审批,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安全检查。检查人员检查后应签字,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责任明确。

4.安全检查表的应用

为了取得预期目的,应用安全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安全检查表都有明确的适用对象,不宜通用。

(2)应落实安全检查人员,以备日后查看。

(3)应将检查表列入相关安全检查管理制度中。

(4)必须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整改。

(5)严格按安全检查表中的内容进行检查。

以下是一些安全检查表的范例,供读者参考。见表5-2、表5-3、表5-4、表5-5、表5-6、表5-7、表5-8

表5-2
工厂平面布置安全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从单元装置到厂界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重要装置是否设置了围栅

2

装置和生产车间与公用工程、仓库、办公室、实验室之间是否有隔离区或处于火源的下风位置

3

危险车间和装置是否与控制室、变电室隔开

4

车间的内部空间是否按下述事项进行了考虑:物质的危险性、数量、运转条件、机器安全性等

5

装置周围的产品出厂与火源的距离及其影响

6

贮罐间距离是否符合防火规定,是否具备防液堤和地下贮罐

7

废弃物处理是否会散出污染物,是否在居民区的下风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5-3
车间环境安全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车间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经常检测,是否超过最大允许浓度;车间中是否备有紧急沐浴、冲眼等卫生设施

2

各种管线(蒸气、水、空气、电线)及其支架等,是否妨碍工作地点的通路

3

对有害气体、蒸气、粉尘和热气的通风换气情况是否良好

4

原材料的临时堆放场所及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是否超过规定的要求

5

车间通道是否畅通,避难道路是否通向安全地点

6

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作是否采取隔离操作,隔离墙是否为加强墙壁;窗户是否做得最小;玻璃是否采用不碎玻璃或内嵌铁丝网;屋顶必要地点是否准备了爆炸压力排放口

7

进行设备维修时,是否准备有必要的工作空间

8

在容器内部进行清扫和检修时,遇到危险情况,检修人员是否能从出入口逃出

9

热辐射表面是否进行防护

10

传动装置是否装设有安全防护罩或其他防护措施

11

通道和工作地点、头顶与天花板是否留有适当的空间

12

用人力操作的阀门、开关或手柄,在操纵机器时是否安全

13

电动升降机是否有安全钩和行程限制器,电梯是否装有内部连锁

14

是否采用了机械代替人力搬运

15

危险性的工作场所是否保证至少有两个出口

16

噪声大的操作是否有防止噪声措施

17

是否装有电源切断开关以切断电源

表5-4
原、材、燃料安全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对原、材、燃料的理化性质(融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燃点、危险性等级等)了解如何,受到冲击或发生异常反应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2

工艺中所用原材料分解时产生的热量是否经过详细核算

3

对可燃物的防范有何措施

4

有无粉尘爆炸的潜在性危险

5

对材料的毒性了解否,允许浓度如何

6

容纳化学分解物质的设备是否适用,有何安全措施

7

为防止腐蚀及反应生成危险物质,应采取何种措施

8

原、材、燃料的成分是否经常变更,混入杂质会造成何种不安全影响,流程的变化对安全造成何种影响

9

是否根据原、材、燃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管理

10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为何补充不上,有什么潜在性的危险,原料的补充是否能得到及时保证

11

使用惰性气体进行清扫、封闭时会引起何种危险,气源供应是否有保证

12

原料在贮藏中的稳定性如何,是否会发生自燃、自聚和分解等反应

13

对包装和原、材、燃料的标志有何要求(如受压容器的检验标志、危险物品标志等)

14

对所用原料使用何种消防装置及灭火器材

15

发生火灾时有何种紧急措施

表5-5
工艺操作安全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对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反应操作,采取了何种隔离措施

2

工艺中的各种参数是否接近了危险界限

3

操作中会发生何种不希望的工艺流向或工艺条件以及污染

4

装置内部会发生何种可燃或可爆性混合物

5

对接近闪点的操作,采取何种防范措施

6

对反应或中间产品,在流程中采取了何种安全制度,如果一部分成分不足或者混合比例不同,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7

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都有什么样的反应速度,如何预防异常压力、异常反应、混入杂质、流动阻塞、跑冒滴漏,发生了这些情况后,如何采取紧急措施

8

发生异常状况时,有否将反应物质迅速排放的措施

9

有何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10

泵、搅拌器等机械装置发生故障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

11

设备在逐渐或急速堵塞的情况下,生产会出现什么样的危险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5-6
生产设备安全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各种气体管线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2

液封中的液面是否保持得适当

3

如果外部发生火灾会使设备内部处于何种危险状态

4

如果发生火灾、爆炸,有无抑制火势蔓延和减少损失的必要设施

5

使用玻璃等易碎材料制造的设备是否采用了强度大的韧性材料,未用这种材料时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否则会出现何种危险

6

是否在特别必要的情况下才装设视镜玻璃,在受压或有毒的反应容器中是否装设耐压的特殊玻璃

7

紧急用阀或紧急开关是否易于接近操作

8

重要的装置和受压容器最后的检查期限是否超过日期

9

是否实现了有组织的通风换气,如何进行评价

10

是否考虑了防静电措施

11

对有爆炸敏感性的生产设备是否进行了隔离,是否安设了屏蔽物和防护墙

12

为了缓和爆炸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13

压力容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进行了登记

14

压力容器是否进行了外部检查、无损探伤和耐压试验

15

压力容器是否具备档案,检查过没有

16

重要设备是否制定了安全检查表

17

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如何

18

设备本身的安全装置如何

表5-7
电气安全检查表

检查日期: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电气系统是否与生产系统完全平行地进行设计

(1)如装置一部分发生故障,其他独立部分会受到什么影响

(2)由于其他部分的缺陷和电压波动,装置的仪表能否得到保护

2

内部连锁或紧急切断装置是否能自动防止故障

(1)所用的内部连锁和紧急切断装置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

(2)对这种装置来说是否已经把重复性和复杂性降至最小限度

(3)保险用的零部件和设施能够连续使用的情况如何

(4)对于特别选用的零部件具备标准中规定的条件如何

3

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按照生产上的要求分类)

4

对电气系统的设计是否进行了最简便、最合理的布置,能否对传输负荷、减少误操作都起到作用

5

如何做到使用电气用具不致妨碍生产,为了进行预防性检修,是否能从设备外部操作

6

监视装置操作的电气系统是否已经仪表化,是否能以最少的时间了解到由超负荷引起的故障

7

有无防止超负荷和短路的装置

(1)布线上是否配备了将发生缺陷部分分离的措施

(2)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电容能达到何种程度

(3)连锁装置安装得是否齐全

(4)对所用零部件的寿命如何进行现场试验

8

接地措施

(1)如何防止发生和消除静电

(2)对落雷采取何种措施

(3)动力线发生损坏时如何防止触电

9

对照明的检查要求

(1)能否保证日常的安全操作(危险区与最危险区有否区别)

(2)能否保证日常的维修作业

(3)在动力电源受到损坏时,避难通路和地点是否需要照明

10

贮罐的地线有没有采取阴极保护

11

动力切断器和起动器发生故障时,能否采取措施

12

在大风的情况下,通信网能否安全地传递信息(电话、无线电、信号、警报等),通信网与动力线的隔离防护情况如何

13

内部连锁如何进行点检,并如何以进度表格说明

14

进行程序控制时,对控制装置变化前后的关键步骤,能否同时进行警报和自动点检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5-8
机械装置安全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是(√)

否(×)

1

由于热膨胀对管线造成的外力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有否适当的伸缩性和支撑

2

正常运转速度和危险界限速度有否明确的概念

3

泵、压缩机、动力机械在不做反向转动和逆流时,逆止阀能否灵活动作

4

进行冲击性操作时变速机齿轮有否适当的安全率

5

对铝制轴承使用润滑油系统是否全部经过过滤器了

6

蒸气透平的吸入侧和排出侧是否都装设了排水管的抽出口

7

凡蒸气透平中能够产生冷凝水的地方,能否见到由排水管的阀门中有水流出

8

被驱动机械的耐受能力对透平运行速度是否适应

9

平常运转或紧急停车时,是否考虑了对重要机械的紧急润滑

10

对重要机械是否准备了备机或备件

11

动力发生故障时,对运转或安全紧急停车考虑的情况如何

12

在冷却塔送风机警报器或连锁装置装备了联动开关没有;通风装置固定地面输入侧燃烧时,为了进行冷却是否安装了喷水装置

1-5.4
安全检查的实施内容解读

1.建立检查组织机构

根据安全检查的规模、内容和要求,设立适应检查需要的组织机构。

(1)企业内部的安全检查,由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组织领导,具体工作由安委会常设执行机构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检查。

(2)规模较小的,检查范围较窄的(例如,一个车间的安全检查),可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车间安全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或发动员工自行检查。

2.安全检查的准备

(1)思想上的准备

① 对于参加检查工作的人员,要进行短期培训。

② 对广大员工,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开展群众性的自检自查。

(2)业务上的准备

① 确定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建立检查组织,抽调检查人员,安排检查日程。

② 分析过去几年所发生的各种事故的资料,并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一些表格、卡片,用以记载曾发生事故的次数、部门、类型、伤害性质和伤害程度,以及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等,以提醒检查人员注意。

③ 准备好事先拟定的安全检查表,以便逐项检查,做好记录,避免遗漏。

3.实施检查

在检查实施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检查方法。例如,深入现场实地检查,召开汇报会、座谈会、调查会,个别访问清查,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等,这些都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4.检查总结

(1)检查结束后,应将此次检查的目的、范围、检查中好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情况,以及好的经验推广情况和整个检查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情况,检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制作成书面材料,并同检查结果(表格内容或检查项目)向有关领导汇报后,存入安全检查档案。

(2)对安全生产抓得好,有一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并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

(3)对安全管理混乱、隐患多、事故多的单位要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也可召开现场会,以总结经验、教训。

1-5.5
安全隐患的整改内容解读

1.编写安全隐患排查报告书,见表5-9。

表5-9
安全隐患排查报告书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名称: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所在车间: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所在地点: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所属部门负责人:
电话:

发现时间:
确认时间: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评估确认单位: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类别和等级:

影响范围:

影响程度:

整改措施:

整改资金来源及保障措施:

整改目标:

预计整改完成时间:

是否有监控措施:是否有应急预案: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负责人:
电话: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监督人:

说明:

填报车间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2.安全隐患的整改

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后,必须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隐患整改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整改命令需要及时发出。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2)整改通知需要用文字形式发出,并保持记录。具体内容见表5-10

表5-10
整改通知单

工程名称:
编号:

致:(车间)

经检查发现,车间现场存在下列安全隐患:

限于


日前完成整改,并向我单位提出整改复查申请。

人事部安全委员会(签章):



签收人:
签收日期:


注:① 安委会在排查过程中,根据工作的职责和安全检查规程,若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当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车间限时整改,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②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签收人为车间主任或者副主任;

③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一式两份,安委会和车间各一份。

(3)整改责任人必须落实到位。

(4)整改完成时间必须清楚。

(5)整改计划必须明确。

(6)整改过程需要有监督单位实施监督。

某企业的安全整改计划的具体内容,见表5-11

表5-11
安全整改计划表

隐患部位

隐患描述

整改意见

整改时限

负责部门

实验室

楼顶因漏雨易脱落

检查、维修

冶炼车间

电炉直接置于木桌上,易引发火灾

加设水泥台,合理放置

办公室

楼道内照明灯损坏

检查、维修

仪器室

仪器室木制门不防次

安装防盗门

员工宿舍楼

(1)一楼门厅棚顶吊灯晃动,易脱落

(2)四、五楼走廊开关损坏

(1)拆除或加固一楼门厅吊灯

(2)检修走廊开关

消防水泵房

电机井渗水,易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先解决排水问题,然后查找渗水原因,彻底解决渗水问题

厂区后院

无行车标识线和标示牌

设置交通标示线和标示牌

装配车间

个别“安全出口指示灯”损坏

检查维修

油料储存间

油漆、汽油等易燃物品存放未达到规定的通风、防晒要求

按易燃易爆物品存放要求存放相关物品,满足通风、防晒要求,单独存放

3.整改后的跟踪与复查

(1)整改后的跟踪

整改计划必须实施必要的跟踪,跟踪的主要项目如下。

① 整改计划的实施进度。

② 整改计划的实施效果。

③ 整改完毕后,必须编制整改报告。见表5-12

表5-12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报告书

呈报:


事故隐患单位

地点

发现隐患时间

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职务

安全生产责任人

职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单位

责令整改时间

整改期限

事故隐患

整改过程

(落实整改时间和措施)

整改结果

(排除事故隐患情况)

填报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报告人(签名):

填报时间: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2)整改后的复查

复查是对安全检查成果的巩固和检验。复查一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重点环节的复查;二是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的复查。

整改应实施“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四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到厂;厂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制度。

对于一些长期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重大隐患,整改措施应件件有交代、条条有着落。

为了督促各单位搞好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常用“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指定被查单位限期整改。对于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监察意见和监察指令,必须严肃对待,认真研究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1-6.1
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内容解读

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由于机械设备的状态不安全和操作不当造成的;间接原因是由于技术缺陷和管理不重视等造成的。

1.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① 无防护。如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识、无限位装置、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等。

② 防护不当。如防护罩没有安装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①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如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

② 维修、调整不良。如设备失修、保养不当、设备失灵、未加润滑油等。

③ 强度不够。如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④ 设计不当。如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件上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上有锋利倒棱等。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① 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②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① 通风不良。如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等。

② 照明光线不良。例如,光照度不足,作业场所烟雾灰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有眩光等。

③ 作业场地杂乱。如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④ 作业场所狭窄。

(5)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交叉作业过多。

(6)地面打滑。

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有冰雪,有易滑物,如圆柱形管子、料头、滚珠等。

(7)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8)储存方法不安全,堆放过高、不稳。

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操作者的无意或过失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包括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发出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识、警告信号,操作错误,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模,违章驾驶机动车,工件刀具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如工作梯),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拉临时线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3)在机械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或清扫。

(4)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如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

(5)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等。

(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7)物品(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8)不按要求进行着装。如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着过于肥大、宽松的服装,操作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穿高跟鞋、凉鞋或拖鞋进入车间等。

(9)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场所中,没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或未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

(10)无意或为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在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进而造成严重的伤害。

3.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错误

预防事故应从设计开始。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尽量采取避免操作者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或消除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设计错误包括强度计算不准、材料选用不当、设备外观不安全、结构设计不合理、操纵机构不当、未设计安全装置等。即使设计人员选用的操纵器是正确的,如果在控制板上配置的位置不当,也可能使操作者混淆,导致发生操作错误或不适当地增加了操作者的反应时间而忙中出错。

设计人员还应注意作业环境设计,不适当的操作位置和劳动姿态都可能使操作者引起疲劳或思想紧张而出错。

(2)制造错误

如果设备的设计准确无误,但制造设备时发生错误,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在生产关键性部件和组装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错误。

常见的制造错误有:加工方法不当,加工精度不够,装配不当,装错或漏装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等。工件上的划痕、压痕,工具造成的伤痕,以及加工粗糙可能造成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

(3)安装错误

安装设备时,旋转零件不同轴,轴与轴承、齿轮啮合调整不好,过紧或过松;设备不水平,地脚螺拧得过紧,设备内遗留工具、零件、棉纱等,都可能使设备发生故障。

(4)维修错误

① 没有定时对运动部件加润滑油,在发现零部件出现恶化现象时没有按维修要求更换零部件等,这些都是维修错误。

② 当设备大修、重新组装时,可能会发生新设备最初组装时发生的错误。

③ 安全装置是维修人员检修的重点之一。安全装置失效而没有及时修理,设备超负荷运行而未制止,设备带“病”运转等,都属于维修错误。

4.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包括以下内容。

(1)无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不完善。

(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4)劳动制度不合理。

(5)缺乏监督。

5.教育培训不充分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如未经培训上岗,操作者业务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懂安全操作技术,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态度不负责,易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波动,不遵守操作规程等,都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

6.领导不重视

(1)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安全检查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或落实现代安全生产责任制。

(2)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调查、整改不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2
安全评价内容解读

1.安全评价的类型

(1)根据《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将安全评价分为以下3种类型。

① 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及建议。

② 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③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按评价阶段性,又可分为事先评价、过程评价、事后评价和跟踪评价。

(3)按评价的实施方法,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2.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安全评价必须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资料收集。明确被评价对象,准备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资料。

(2)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并进行评价。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依据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及建议。

对策及建议应当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

3.安全评价结论

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的基础上做出安全评价结论,并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具体内容见表6-1

表6-1
安全评价报告

日期:

前言:

评价项目概况:(包括评价项目、范围、依据等)

评价程序:

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分析:

定性、定量评价:

事故的统计、原因分析:

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1-6.3
实施作业标准化内容解读

1.作业组织科学化

(1)单调性作业的调节

① 单调性作业的安全隐患

a.单调的工作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使生理疲劳提前到来,这些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

b.单调重复的工作在熟练以后,可以大大减少对意识控制的要求,这就容易导致员工在工作时精神涣散,漫不经心。如果所从事的是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就有可能发生工伤事故。冲压作业事故多,与它具备上述特点是有密切关系的。

② 改善单调的措施

a.充实操作内容。简单地重复一两个动作是枯燥的,然而轮流进行不少于5~6个动作就能大大提高工作的兴趣。按照这一原则,在进行操作设计时,应该力求把一些简单的操作适当合并,使每个员工都能从事多种多样的工作,例如把装配、校正、检查,需要由3人做的工作合并为仅由一个人来做。

b.建立中间目标。没有目标,没完没了的单调工作格外使人感到疲劳和沮丧,然而如果把工作分解成许多小阶段,而每个阶段都设置一个工作目标,就能大大改善这种状况。例如,改工作定额为小时定额,使员工随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每周下达一项任务,并实行周考核制等。

c.实行色彩和音乐的调节。

d.定期轮换工作,创造新鲜感。

(2)工作节奏的设计

① 工作节奏对安全的影响

工作节奏即工作频率,其实质是工作的速度问题。

工作节奏过快会增加劳动的强度,并使员工感到紧张,导致疲劳加剧并诱发操作失误,造成工伤事故。工作节奏过慢则会使员工因等待而烦躁不安,注意力分散,反应速度降低,以致降低劳动生产率,对安全生产也是不利的。

② 工作节奏设计

确定适当的工作节奏应该兼顾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员工劳动强度两方面的要求。要反对片面追求产值产量,而不断增加劳动定额或加速机器运转(流水生产线)的倾向。

适当的工作节奏应该既保证一定的工作效率,又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个循环(每次重复性操作)都有少量的休息时间,这需要通过对作业过程的科学分析,进行反复的实践,并征求员工的意见后才能确定。

2.作业标准的制定

作业标准化主要是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实质是人机匹配问题。由此可见,广义的作业标准化除了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外,还包括作业活动程序、作业准备、作业环境整洁、设备检查维修、工器具放置使用、劳保用品穿戴、个体防护设施准备,以及共同作业的指挥联络等方面的标准化。

(1)作业标准的内容

作业标准的内容应包括作业程序、作业位置、姿势、动作和安全要点。

① 作业动作应规定每个作业程序中所包含的动作要素和运动轨迹范围。

② 作业位置、姿势和动作均应符合安全、舒适、准确、高效的要求。

③ 安全要点是作业标准中对安全工作的重点提示,即防止作业中发生危险、出现意外的操作要领。

(2)制定作业标准的原则

① 立足科学。要以安全作业分析作为制定作业标准的主要方法,使作业标准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标准要力求定量化。只能定性时,表述也要力求准确、简练。标准的内容、表达方式、书写格式、语言文字,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等均应符合标准化原理的要求,做到精简、统一、协调、优化。

② 符合政策。作业标准应贯彻国家有关现代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法规,符合上级的有关制度、标准、文件和规定,不得与国家法规相抵触。

③ 保持连续。要充分考虑原有的完全生产管理基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把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技术规程、设备检修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法规、制度等作为制定作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④ 结合实际。制定作业标准要从实际出发。同类型作业的作业标准应力求协调统一,但在不同岗位的条件情况下,又允许适当的变动。

⑤ 总结经验。要重视总结工人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技术熟练工人的操作经验。制定的作业标准要经过工人的实际操作的检验。

(3)制定作业标准的程序

① 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作业种类。

② 制定作业分类体系;系统反映出有多少种作业类型,有多少通用作业,多少专项作业。

③ 对每种作业进行安全作业分析,并总结实践经验。

④ 初步制定作业标准。

⑤ 上下协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

⑥ 付诸实施,反复实践修改,直至定型。

3.作业标准化的实施

(1)宣传讲解,统一员工对实际作业标准化的认识。

(2)组织培训,使广大员工掌握制定作业标准的科学方法,特别是要重点培训一批骨干力量。

(3)制定作业标准。

(4)推广实施,组织岗位练兵,使员工逐步掌握标准化作业的方法。

(5)严格考核,并与奖惩、晋级挂钩。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4
实行安全工作确认制内容解读

1.确认制的应用范围

凡是可能发生错误操作,而错误操作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应制定确认制。例如,在开动、关停机器和固定设备,驾驶车辆,开动起重运输设备,危险作业、多人作业中的指挥联络,送变电作业,重要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安全带等)的使用以及曾经发生过错误操作事故的作业等。

2.确认的内容

(1)作业准备的确认

作业人员在接班后应进行设备、环境状况的确认。如,设备的操纵、显示装置、安全装置等是否正常可靠;设备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性状是否符合要求,工作器具摆放是否到位;作业场所是否清洁、整齐;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否妥当;作业通道是否顺畅等。一切确认正常或确认可能有危险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才允许操作。

作业准备的确认可以和作业前的安全检查结合起来,采用安全检查表的形式进行。

(2)作业方法的确认

作业方法的确认是指按照标准化的作业规程,对作业方法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才允许启动设备。

(3)设备运行的确认

设备启动后,应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进行确认。例如,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的振动、噪声或其他任何预示危险的征兆,各种运行参数的显示是否正常等。设备运行确认也可以与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结合,采用安全检查表的形式进行。

(4)关闭设备的确认

与开启设备的情况相同,应按照标准化作业规程,将关闭设备的作业方法确认后才允许关闭设备。

(5)多人作业的确认

如果是多人协同作业,则在开始作业前,应按照预定的安排对参加作业的人员、人员的作业位置、作业方法、指挥联络形式,以及在作业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对策等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才允许开始作业。

3.确认的方法

(1)手指呼唤

手指呼唤是指用手指着作业对象的操作部位,用简练的语言口述或呼喊,明确操作要领,然后再进行操作。这可以简述为:一看、二指、三念、四核实、五操作。例如,在巡视检查锅炉的工作状况时,可以用手指着锅炉的仪表,眼睛看着显示的数字,并且呼喊:“×号炉,压力10,温度200,正常!”

进行手指呼唤,实质上也是对操作方法进行的一次预演和检验。如果头脑不清醒,精神不集中,手指呼唤时必然会出现错误,这就必须重复进行,直到确认无误才可开始操作。

(2)模拟操作

对于复杂重要的工作,在采用手指、呼唤的同时还应实行模拟操作。经过模拟操作,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进行操作。模拟操作最好实行操作票制度,即把正确的操作步骤、方法写在操作票上,逐项核对、确认,然后进行操作。必要时,应该由两个人同时进行确认,即一人监护,一人操作。例如,由第一人呼喊,第二人复述并模拟进行操作,第一人认可后,命令执行,第二人再进行操作。

(3)无声确认

无声确认是指默认和简单模仿正确的作业方法。通常说的交通规则中的“一停、二看、三通过”即属此类。这种确认方法不能有效地调动起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只能用于简单的作业。

(4)呼唤应答

对于互相配合的作业可以采取呼唤应答确认,即一方呼唤,另一方应答,第一方认可后,命令执行,第二方再进行操作。在呼唤应答的同时,还应辅以适当的手势和动作。

1-6.5
危险信息沟通内容解读

1.危险信息与事故的发生

当危险信息未能及时让当事人捕捉到时,很容易发生事故。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危险信息存在,但由于当事人本身的限制及外界因素的干扰,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并且未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很容易发生事故。

(2)危险信息存在,但是没有进行适当的沟通或设置危险标记,而当事人凭自身条件又不能发现其危险性时,极易发生事故。

(3)危险是存在的,但并没有以一种信息的形式,如指示灯、手势等表现出来。相反,却是以一种正常的信息出现在当事人面前,这也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危险并不存在,但由于外界的干扰,如仪表的错误显示、人员的骚扰等,极有可能给当事人危险的感觉。此时,如果当事人采取回避措施,极易发生事故。

(5)危险不存在,同时给当事人一种无危险的信息显示时,也有可能因为当事人的麻痹大意而发生事故。这就是“风险平衡理论”指出的,往往越安全的地方越危险。

为了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作业人员做好危险信息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有良好的危险信息沟通的前提下,作为当事人,在生产过程中还应谨防侥幸心理,只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2.信息沟通的障碍与解决

(1)文化方面的障碍及其解决

文化方面的障碍,指的是来自文化经验等方面的诸因素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文化方面的障碍主要有表达不清、错误的解释、缺乏注意、同化、教育程度差异、对发现者的不信任、无沟通现象等。

① 表达不清。在发送信息时,信息含糊不清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如:错误地选择词语、空话连篇、无意疏漏、观念混乱、缺乏连贯性、句子结构错误、难懂的术语等,都有可能造成信息表达不清的现象。

因此,要想把信息表达清楚、明确,首先要加强文化素质方面的修养,加强言语训练;其次要限定内容,要言简意赅地表达信息中的要点。

② 缺乏注意。作业人员平时对一些信息缺乏注意,不注意阅读布告、通知、报告、会议记录等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解决员工缺乏注意这一问题,除了提高管理者的劝说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沟通的责任感,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③ 教育程度差异。一个企业内员工受教育程度若有很大差异,会造成沟通的障碍。如果员工教育程度较低,则管理者难以与其沟通信息,步调难以保持一致,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选拔员工时,对其受教育程度应该有一定的要求,或对在职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鼓励他们自学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

④ 错误的解释。

在传达具体作业要求时,只进行简单的说明是不够的。应该考虑信息接受者的个人情况及其所工作的环境,有时必须伴随以必要的解释,使对方充分理解信息,才有助于沟通。

⑤ 同化。把传递来的信息按照接收者的习惯、兴趣和爱好,使之适合于自己,这一过程称为“同化”。例如,对信息省略细节,使其简单化,使内容成为自己熟悉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看法、观念,把信息合理化,成为自己满意的处理方式等。

为解决这类障碍,要求接收者按信息的客观情况行事。

⑥ 无沟通现象。无沟通是指管理者没有传递必需的信息。其原因有多种:因为工作忙而延误了沟通;以为每个人都清楚了信息的内容,不愿再进行沟通;因为懒惰而没有作沟通等。无沟通现象也属于沟通障碍的一种。

解决这方面的障碍,首先是解决管理者对信息沟通意义的认识问题。

⑦ 对管理人员的不信任。无论从什么角度讲,对管理人员的不信任必然会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

(2)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

① 地位障碍来源于组织的角色、职务、年龄、待遇、资历等因素。由于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因此,作业人员经常与班组长、同事或者车间主任进行沟通,但不一定经常与厂长、经理进行沟通。这是属于因地位原因而不能经常接触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减少由地位引起的沟通障碍,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应经常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情况,与员工促膝谈心或到现场去办公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

② 物理距离的障碍。在企业的生产工作中,管理者与操作人员之间、操作者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的远近,造成了物理距离对信息沟通的妨碍,使得他们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减少,即使有机会接触和交往,时间也十分短暂,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为了解决由物理距离较远而产生的沟通障碍问题,管理者应鼓励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成立各种俱乐部、兴趣小组、各种形式的协会,通过非正式群体的有益活动,缩短成员之间的物理距离,增加面对面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

③ 个性方面的障碍。员工的个性因素也能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较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的差异会造成人际沟通的障碍。例如,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很强的人,往往不会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有这种个性特征的管理者在听取下级人员的报告时,常常感到不耐烦。

由于人们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的不同,即使对同一种信息,各人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信息沟通时要因人而异,先认清员工的能力、需要、动机、习惯等,使信息与接收者的个性特点相匹配,做到有针对性地工作,才会使对方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

1-6.6
操作者人为失误预防内容解读

1.操作者人为失误的原因

(1)未注意。

(2)疲劳。

(3)操作者安装了不准确的控制器。

(4)在不确定的时候开启控制器。

(5)识读仪表错误。

(6)错误使用控制器。

(7)因振动等干扰而心情不畅。

(8)未在仪表出错时及时采取行动。

(9)未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10)因干扰未能正确理解指导内容。

2.预防措施

未注意和疲劳是操作者失误的两个重要原因。

预防未注意的措施主要是在重要位置安装引起注意的设备、提供愉快的工作环境以及在各步骤之间避免中断等。与此类似,预防疲劳主要是采取排除或减少不良的姿势、对环境的应激及过重的心理负担等措施。

(1)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手段帮助操作者注意某些问题,以避免漏掉某些重要迹象。同时,通过使用这些特定的控制设备,可以避免某些不准确的控制装置所造成的问题。

(2)为了避免在不正确的时刻开启控制器,因此在某些关键序列的交接处提供补救性措施是必要的。同时,应保证功能控制器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以便使用。

(3)为预防误读仪表,有必要根除影响清晰度的隐患。

(4)使用噪音消减设备及振动隔离器,可有效克服因噪音和振动造成的操作者失误。

(5)综合使用各种手段,保证各仪器发挥适当功能并提供一定的测验及标准程序。

(6)避免太久、太慢或太快等程序的出现,便可以预防操作者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所造成的失误。

(7)因干扰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指导时,可以通过隔离操作者和噪音,或排除干扰源得以克服。

1-6.7
习惯性违章预防内容解读

1.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

(1)习惯性违章操作

习惯性违章操作是指那些在操作中养成的不良的习惯做法,没有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规程或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操作程序的行为。

(2)习惯性违章作业

习惯性违章作业是指违反安全规程,按照不良习惯,随意地进行生产作业的行为。

(3)习惯性违章指挥

习惯性违章指挥是指负责人在指挥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要求,按不良的习惯进行指挥的行为。

2.习惯性违章的特点

(1)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定式支配的,并且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且不易纠正。

(2)潜在性

习惯性违章行为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它不是作业人员故意造成的,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容易让人对违章现象丧失警惕。

(3)传染性

一些作业人员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不是自己独有的,而是从老员工身上“学来”的,是盲目效仿的结果,且这种行为具有传染性。

(4)排他性

习惯性违章的员工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更有效,而排斥其他的生产方式,却妨碍了安全规程的学习和贯彻执行。

3.支配习惯性违章的思想因素

(1)缺乏安全知识,不自觉地违章

员工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不太了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因而较容易出现事故。

(2)麻痹大意的违章

员工作业时按常规的思路考虑问题,觉得没有危险,对可能产生的事故没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心不在焉。对于这样的员工,需要经常给他“敲警钟”,因为不安全因素始终存在,时刻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3)心存侥幸的心理违章

有些人明知习惯性违章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但又总是心存侥幸地违章操作,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4)自以为是的违章

有些员工总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他人的劝告置若罔闻,这种违章行为一旦引发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5)求快图省事的违章

有些员工为了赶进度、求快图省事,人为地改变或缩减作业程序,只求进度,不顾质量和安全,导致习惯性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6)贪图安逸的违章

有些员工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平时不注意学习,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贪图安逸,对于有问题的作业工具及安全工作器具不屑于修理,进行违章操作,并形成习惯,这种行为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习惯性违章现象汇总

习惯性违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检修现场和工作现场不能正确佩戴安全帽。

(2)高空作业不能正确使用安全带(包括不高挂低用、不扣在牢固的结构上)。

(3)高空作业时物件上下抛掷。

(4)工作现场穿短裤、背心、高跟鞋或露趾的凉鞋。

(5)工作中,相互间嬉笑、打闹。

(6)在低压回路上工作时,安全措施不完备、无警告牌或明显断开点,工作前不验电。

(7)现场安全措施交底手册不在现场使用。

(8)使用未经试验合格的电动工具及其他工器具。

(9)工作票办理许可和终结时,没有同值班人员到现场办理。

(10)设备更新后不能及时做好设备变更记录。

(11)叉车行走时,车上携带人员。

(12)班组长不按要求开好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流于形式,针对性较差。

(13)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因故离开工作现场时,不按“安规”的相关条款及程序进行。

(14)使用钻床时戴手套。

(15)使用无手柄的锉刀。

(16)进行砂轮机碾磨工作时不佩戴防护眼镜。

(17)饮酒后进入工作现场进行作业。

(18)休息时,安全帽当作凳子或另作他用。

(19)发现缺陷时,不按缺陷等级规定的时间处理。

(20)消防器材使用后不及时归还。

(21)工作完毕后不能做到料净、场地清,不及时擦净工作中不慎洒落的油、水。

(22)在电气设备和二次回路上工作时,只安排一人单独工作。

(23)在二次回路上工作时,无操作票、不带图纸,只凭记忆工作。

(24)临时解开的端子和线头不作记号和记录,裸露部分不包扎。

(25)从事电气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穿绝缘鞋,并且穿短袖、短裤在低压和二次屏后工作。

(26)在高压试验工作中,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经常忽视环境温度、湿度和被试品温度;在加压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站在绝缘垫上,不执行呼唱制和监护制,为图省事自行更改作业程序。

(27)违反工作纪律和值班纪律。

(28)巡视不到位、质量差。

(29)倒闸操作没有危险点分析。

(30)恶劣天气无事故预案,无安全交底。

(31)倒闸操作前不进行三核对、不唱票复诵、跳项操作、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后不检查。

(32)装设接地线、合接地闸刀前不验电。

(33)擅自使用解锁钥匙。

(34)操作任务不明确,对设备不了解,盲目操作。

(35)变电所无监护操作。

(36)施工现场孔、洞无明显警告标志。

(37)工作现场监护不到位。

(38)工作前不进行安全交底或未按交底要求进行交底,安全交底流于形式。

5.习惯性违章的防范措施

要避免习惯性违章,应注意实施以下防范措施。

(1)要杜绝习惯性违章就必须坚持“安全工作、以人为本”的方针思想,在企业中形成安全生产、严惩违章的良好生产氛围,对企业员工要充分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发生安全事故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2)大力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现场规程的学习培训,结合岗位实际,经常性地开展反事故演习和安全测试,掌握规章制度,把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养成遵章作业的好习惯,这样能大大减少随意作业的机会和条件,是防止违章的根本保证。

(3)落实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使员工懂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按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就是珍惜生命。对安全教育不起作用的人,就要从严惩处。严惩也是教育,但不能代替教育,要通过严惩以达到教育一人、启发多人的目的。

(4)开展创建企业无违章活动。班组是基础,班长是关键。班组是执行制度的主体,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都要靠班组去落实。班长的作用举足轻重,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关键在班长。如果能做到班组无违章,企业就会无违章。

(5)发挥三级安全网的作用,坚持警钟长鸣,加强检修作业、运行操作及生产现场的控制和安全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违章处罚办法。员工应坚决遵章作业,各级领导发现违章要及时制止和处罚,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员工尽职,人人事事保安全,违章才会得到有效遏制,企业无违章的目标才能实现。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1
应急计划的制订内容解读

1.应急计划的依据——危险评估

(1)工厂应首先系统地确定和评估工厂的设施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和有可能导致的紧急事件。

(2)现场和场外应急计划应在那些经常、容易发生的事故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不易发生,可一发生便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3)企业管理部门所作的潜在事故分析应指明以下内容。

① 被考虑的最严重事故。

② 导致最严重事故的原因。

③ 非严重事故可能造成严重事故的时间间隔。

④ 如果非严重事故被终止,它的规模如何。

⑤ 事故相关的可能性。

⑥ 每一起事故的后果。

如果有必要,应从供货商处索取危险物质的危害性质的说明。

2.现场应急计划

(1)计划制订的依据

① 现场应急计划应由企业管理部门起草,并应包括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

② 计划制订的依据为危险评估,即事故后果分析,包括对潜在事故的描述、对泄漏物质数量的预测、对泄漏物质扩散的计算及有害效应的评估。

(2)现场应急计划包括的内容

① 潜在事故性质、规模及影响范围。

② 遇危险时的报警和通信联络的步骤和方法。

③ 与政府及各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④ 现场事件的主要管理者(总指挥)及其他现场管理者的职权。

⑤ 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织架构。

⑥ 危险现场人员的撤离步骤。

⑦ 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人员的行动计划。

⑧ 危险设施的关闭程序。

⑨ 节假日等特殊情况的安排。

3.应急计划的注意事项

(1)每一个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计划。

(2)应急计划由企业制订并实施。

(3)企业负责人应确保应急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及时到位。

(4)企业负责人应与紧急服务机构共同评估,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计划。

(5)应急计划要定期演习。

(6)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服务机构及时了解情况。

(7)根据内外情况的变化,应急计划要定期进行评估和修改。

4.应急计划的评估与修改

(1)在制订计划和演习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成员一起参与。

(2)企业管理部门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

(3)每一次演习后,企业管理部门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实施,并找出缺陷。

(4)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必要时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

(5)这些修改应让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知道。

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以下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应急预案范本。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作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厂区内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物泄漏、爆炸以及特殊的气候(如台风、暴雨、洪水等)等紧急事故。

3.权责

3.1 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重大事故的应急计划。

3.2 管理中心负责定期对消防队进行安全防火技能培训和组织消防演习,发生火灾时组织救护工作。

3.3 管理中心负责与消防、医疗等单位联系。

3.4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遭受台风袭击或发生洪水灾害时,组织抢险工作。

3.5 厂长应负责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

4.定义(略)

5.作业规定

5.1 应急准备

5.1.1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中心,由厂长指任应急指挥中心最高负责人,由管理者代表任副组长,指挥中心下设抢救组、疏散组、支持组、救护组等。

5.1.2
事故易发生部门(车间、班组)成立应急队,并落实应急措施。

5.1.3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应急演习,验证应急计划和措施的可行性。

5.1.4
管理中心负责制作包括消防队、医院等单位,以及公司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通信联络表,并与消防队、环保局、安全生产局等保持联络,以获取环保及安全和卫生方面的相关信息。

5.2 应急响应

5.2.1
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响应流程图(略)

5.2.2
火灾/危险品泄漏

5.2.2.1 火灾/危险品泄漏发生时,发现人员应迅速将此信息传递给管理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由管理中心联络各部门及消防队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5.2.2.2 若火势不能控制,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立即通知消防队。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公司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警。

5.2.2.3 管理中心负责组织人员将受伤者转送医院,或通知医院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护。

5.2.2.4 其他管理人员参与协助现场的指挥、救护、通信联络、车辆的使用等调度工作。

5.2.3
工伤事故

5.2.3.1 各生产车间如发生工伤事故,最接近受伤者的人员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及应急指挥中心反映,并进行紧急救护及处理。

5.2.3.2 如属重大工伤事故者,管理中心应立即安排车辆紧急送医院治疗,并通知管理者代表进行后续处理。

5.2.4
自然灾害

5.2.4.1 自然灾害指水灾、地震、飓风等人为不可抗拒的灾害。

5.2.4.2 如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飓风、水灾等)管理中心应事前做好预防通知与应急准备。

5.2.4.3 自然灾害发生时,管理中心主管应组织救灾工作,并立即通知管理者代表进行后续工作。

5.3 纠正与完善

事故发生后,管理中心应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填写“事故调查与处理报告”,针对导致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改进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予以实施。

6.支持性文件(略)

7.相关记录。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2
应急管理的组织设置内容解读

1.应急控制中心

应急控制中心是具体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的指挥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1)具有足够的内外线电话和无线通信设备。

(2)建立危险物质数据库,包括危险物质的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3)建立救援物资数据库,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等。

(4)设施示意图。包括救援设备存放点、消防系统、污水和排水系统、设施接口等。

(5)风速、风向和气温等测量仪器。

(6)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

(7)厂内员工名单表。

(8)关键岗位人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

(9)现场其他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10)当地政府和紧急服务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11)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应把应急控制中心设在风险最小的地方,并确定另外一个控制中心,因为主控制中心可能被有毒气体笼罩而不能使用。

2.现场管理者

(1)现场事故管理者的责任

① 评估事故的规模。

② 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③ 在消防队到来之前,如有必要,可直接开始救护与灭火行动。

④ 安排专门的人员寻找受伤者。

⑤ 组织非重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⑥ 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信联络点。

⑦ 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责任。

⑧ 如有要求,应向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⑨ 应从衣帽的穿戴上很快辨认出受伤者的身份。

(2)明确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责任

① 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

② 在受影响以外的地方,尝试进行设施的直接操作控制。

③ 继续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决定事故可能的发展过程。

④ 指导设施的部分停车,并与现场事故管理者和关键人员配合,组织这些设施的现场撤离工作。

⑤ 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⑥ 与消防人员、地方和政府监察员取得联系。

⑦ 在厂区内实施交通管制。

⑧ 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

⑨ 向新闻媒介发出权威的信息。

⑩ 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进度。

当应急计划确定其他人员(如急救人员、大气监测人员、照顾受伤人员)承担的主要任务时,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这些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准确任务。

1-7.3
应急培训与演习内容解读

1.应急培训

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企业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使其具备完成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事故报警。

(2)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3)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4)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5)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辨识。

2.应急演习

应急计划经过有效地培训,应定期组织应急演习,以检查事故期间通信系统是否能正常运作,并熟悉应急措施。应急演习可以每年组织一次。

以下是消防应急演习方案的范本。

消防应急演习方案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特制定本次消防应急演习方案。

一、演习项目

二、演习时间

三、演习地点

四、演习组织机构

1.总指挥

2.副总指挥

3.现场指挥

4.灭火组

5.通信组

6.员工疏散组

7.救护组

8.宣传广播组

9.现场秩序维护

10.参与人员

五、演习步骤和主要内容

1.火灾发生时,第一个发现火情者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汇报情况,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救援,并派人到大门口为警车引路。

2.员工疏散组负责通过广播或紧急鸣号、呼叫等途径,要求现场员工紧急逃生。随后,安排专人负责拉下电闸,将现场电源切断。

3.灭火组进行灭火自救。由救护组负责清理检查火灾现场是否有未撤离的员工,同时将清理情况向总指挥汇报。

4.火灾发生后,驾驶员在第一时间将车开至火灾现场附近的安全地方,救护组准备好医疗救护箱,其他救护人员用担架负责接送受伤人员,使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5.如果火灾情况严重,灭火组、清理组则须立即撤离现场。

6.集合全体演习人员,总指挥对这次消防演习进行总结后,演习结束。

六、演习效果评定依据

1.各小组组长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演习情况。

2.责任人工作完成及时有效,无人员因演习而受伤。

3.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员工逃生时的动作迅速、有序、规范。

七、总结评价

1.通过本次演习,提高了员工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2.掌握了灭火消防设备的使用。

3.使岗位员工学会如何报警,如何抢救伤者。

4.本次演习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1-7.4 应急措施的实施内容解读

1.应急处理原则

(1)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后,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要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积极抢救伤员,稳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事故发生时,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的发生。

(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先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这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所有人员必须明白并要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

(5)发生事故的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报警信息传递

(1)企业管理部门应将任何突发的事故或紧急状态的信息迅速传递给所有有关人员和非现场人员,并作出应急安排。

(2)企业管理部门应将报警步骤告知所有人员,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3)企业管理部门应根据设施规模,考虑紧急报警系统的需求。

(4)应在多处安装报警系统,并达到一定的数量。

(5)在噪声较大的地方,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安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在那里工作的员工。

(6)在工作场所警报响起来时,为能尽快通知应急服务机构,企业管理部门应保证有一个可靠的通信系统。

3.现场临时措施

(1)现场应急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蔓延,以减少伤害。

(2)企业管理部门制订的应急计划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在现场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和作出决定。

(3)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在应急计划中怎样进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

① 非相关人员可沿着具有清晰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预定的集合点。

② 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人员,并将此信息报告应急控制中心。

③ 指定专人核对与事故有关的、到达集合点的人员名单,然后再核对在现场受伤人员的名单。

④ 由于节假日或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不在场人员的情况,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

⑤ 安排对员工的信息进行记录,包括员工的姓名、居住地址,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并定期更新。

⑥ 在紧急状态的关键时刻,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者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发布人。

⑦ 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恢复步骤中应包括对再次进入事故现场的指导。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7.5
安全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内容解读

1.事故的认定

(1)事故性质

员工伤亡事故的性质按与生产的关系程度,可分为因工伤亡和非因工伤亡两类。其中属于因工伤亡的事故包括以下几类。

① 员工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伤亡。

② 员工为了工作和生产而引起的伤亡。

③ 由于设备和劳动条件的问题而引起的伤亡。

④ 在厂区内因运输工具问题而造成的伤亡。

(2)事故的认定

根据工伤事故受伤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① 轻伤事故,指员工受伤后歇工一个工作日(含一个工作日)以下的事故。

② 重伤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可认定为重伤事故。

a.经医师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b.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生命的。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等占全身面积1/3以上的。

c.严重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d.眼部受伤较严重,有可能失明的。

e.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中任何一指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较严重而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伸屈的残疾可能。

f.脚部伤害:扎断三只脚趾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严重而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疾可能的。

g.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③ 死亡事故包括重大伤亡事故,即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即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2.工伤事故的处理

(1)处理程序

发生工伤事故时,受伤人员或最先察觉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直接管理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负伤人员本人
最先发现者
直接干部
1.派人作紧急救护2.请厂医到场处置3.送医务室或医院诊疗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部门主管
办理保险索赔等事宜
上报总经理
1.视需要派人护理2.探望或慰问工伤员工3.调查事故原因4.采取防范措施

(2)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按如下顺序处理。

① 切断有关动力来源,如气源、电源、火源、水源等。

② 救出伤亡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

③ 大致估计事故的原因及影响范围。

④ 及时寻求援助,同时尽快移走易燃、易爆和剧毒等物品,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损失。

⑤ 采取灭火、防爆、导流、降温等紧急措施,尽快终止事故。

⑥ 事故被终止后,要保护好现场,以供调查分析。

1-7.6
事故的调查内容解读

1.搜集物证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等。

(2)应将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现场负责人。

(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具有危害性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记录相关材料

(1)发生事故的部门、地点、时间。

(2)受害者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工龄、工资待遇等。

(3)事故当天,受害者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动作(或位置)等。

(4)受害者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3.收集事故背景材料

(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维修保养状况。

(2)使用哪些材料,必要时可以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

(4)工作环境状况,包括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噪音、色彩度、道路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其有效性、质量如何,使用是否规范。

(6)出事前受伤者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7)其他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搜集目击者材料

要尽快从目击者那里搜集相关材料,而且对目击者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拍摄事故现场

(1)拍摄残骸及受伤者的照片。

(2)拍摄容易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等。

(3)拍摄事故现场全貌。

6.填写“安全事故报告书”

在调查后要编写事故报告书,将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其具体报告内容见表7-1

表7-1
安全事故报告书

事故内容

发生单位

发生地点

见证人

事故者

发生日期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事故状况

处置方式

责任者:

责任分析

责任者:

根本对策

责任者:

追踪检查

责任者:

认可:
审核:
制表:

以下是某企业的事故调查、报告与处理程序的范本,可供读者参考。

事故调查、报告与处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快地开始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调查、报告与处理。

3.权责

3.1 管理中心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2 事故部门对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故,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可能快地进行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4.作业规定

4.1 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门、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4.1.1
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主要管理者。

4.1.2
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主任、管理中心;发生重伤事故,除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外,应急指挥中心应在24小时内报告厂长;发生伤亡事故,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48小时内向当地环保、消防、劳动部门、环保局、安监部门报告。

4.1.3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1.4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消防队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或其他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公司办公室和其他相关部门。

4.1.5
当公司员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管理中心应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公司主要管理者。

4.2 事故调查。

4.2.1
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管理中心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于3日内将调查报告报公司相关职能部门。

4.2.2
重伤事故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或指定人员,组织各部门及应急指挥中心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4.2.3
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劳动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公安部、环保局、安监部门等组成的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进行调查。

4.2.4
非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及应急指挥中心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10日内写出“事故调查与处理报告”。

4.2.5
管理中心负责职业病原因的调查工作,必要时成立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原因、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写出书面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或上级主管部门。

4.2.6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4.2.6.1 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或指定人员担任。

4.2.6.2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4.2.6.3 范围尽可能满足事故调查的需要。

4.2.7
事故调查组应具备以下职责。

4.2.7.1 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4.2.7.2 确定事故责任者。

4.2.7.3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预防措施及建议。

4.2.7.4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2.8
事故部门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4.3 事故处理。

4.3.1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及建议,应先由事故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意见上报公司管理中心或其他职能部门。

4.3.2
对于重伤、死亡或非伤亡的重、特大事故,管理者代表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部门、相关部门的人员及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负责人。

4.3.3
事故处理应以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为原则。

4.3.4
公司及生产、设备等职能部门,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达至环保及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各部门,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4.3.5
对职业病患者的处理方法。

4.3.5.1 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享受的待遇,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执行。

4.3.5.2 管理中心应根据禁忌症的要求,对职业病患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办理相应手续。

5.支持性文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6.相关记录

事故调查与处理报告。

1-7.7
分析生产事故内容解读

1.具体分析内容

(1)受伤部位。

(2)受伤性质。

(3)起因物。

(4)致害物。

(5)伤害程度。

(6)设备不安全状态。

(7)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分析事故原因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直接原因(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清主次,从而进行事故责任分析。

(1)直接原因,主要包括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间接原因,即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一般属于管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 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的问题等。

② 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或缺乏、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的人员在岗作业。

③ 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不全面。

⑥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⑦ 其他管理上的原因。

3.事故责任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要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的主要责任者;最后,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及建议。

4.计算伤害率

如有需要,企业应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事故伤害率,同时自己也要对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因此需计算下列数值。

(1)伤害频率

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是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伤害频率=(伤亡人数÷百万工时)×100%

(2)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严重程度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其计算公式为:

伤害严重程度=(总损失工作日数÷百万工时)×100%

(3)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每千名员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1 000)×100%

(4)千人重伤率

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每千名员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1 000)×100%

1-8.1
班组长的选任与教育内容解读

1.班组长的安全责任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又是完成班组生产任务的核心人物,这就决定了班组长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否则如在生产中发生事故,班组长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班组长的具体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执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以及本企业和本车间的安全工作指令、决定等,对本组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根据生产任务、劳动环境和员工的身体、情绪、思想状况,具体布置安全工作,做到班前布置,班后检查。

(3)经常教育和检查本班组员工是否正确使用机器设备、电器设备、工夹具、原材料、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等。确保机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持成品、半成品、材料及废物合理放置,通道畅通,场地整洁。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

(4)对本班组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方法的指导,并检查其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

(5)督促班组安全员认真组织每周的安全活动,做好对新员工、调岗员工、复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6)发生伤亡事故时,应立即报告车间领导,并积极组织抢救。除防止事故扩大采取必要的措施外,应保护好现场。组织班组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伤亡事故进行分析,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抓好整改。督促安全员认真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7)积极组织开展“人人身边无隐患”活动,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严格行使安全否决权。

(8)加强对班组安全员的领导,积极支持其工作。对各种安全生产档案资料应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班组长的素质要求

(1)要有超前的安全意识

“生命第一,安全要以预防为主”。在生产工作中,我们要居安思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能习惯于“不出事故不知道,出了事故吓一跳”、“不出事故不关心,出了事故才去找原因”的行为方式,而是应该对事故进行预防。在安全管理中,企业不需要英雄,只需要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负起自己的责任,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在这个时候,企业要有超前的意识,即对于安全问题要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

① 防在前。事实证明,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有防在前,才能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才能把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a.班组长和操作人员不能忽略平时的安全工作,要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不要等到隐患扩大、恶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时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b.要有一个严、细、勤、实的工作作风。

c.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② 想在前。每天在工作之前,要想想通过什么办法、措施、手段,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a.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大力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方针。

b.“时时以我为中心”,从身边做起,增强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c.安全部门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不断查找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尽可能减少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断加大对生产现场和工作环境的整治力度,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有安全感。要做到让员工有安全感,就必须“想在前”,有强烈的超前意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③ 做在前。

a.对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尚未整改的缺陷等,班组长要事先鉴别和判断可能导致发生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重大事故的隐患,要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消除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b.“做在前”,要认真分析各种事故的原因,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防止和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c.要对安全生产现状、作业现场的基本情况、事故多发区域的防护等,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d.付诸行动,把安全工作当成事关职工生命、企业财产的大事,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懈怠。

(2)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一项非常实际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因此,班组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时时、事事、处处想到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要有比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班组长要熟知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懂得本班组主要生产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操作要求,并能解决生产上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是本班组里最优秀的多面手。

(4)懂得有关的安全技术知识

班组长应熟悉有关的安全法规,懂得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知识,具备辨别危险、控制事故的能力。

(5)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是掌握一切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多方面的学问作支持。只有有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

3.班组长的领导方法

(1)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班组长能否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直接影响到班组长安全职责的实现。因此,只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班组成员的支持,才能影响和带动班组成员共同搞好班组安全工作。以身作则,就是要求他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他人不能干的事,自己首先不干。班组长做好表率,做到关心班组成员的安全想在前、安全思想工作做在前、遵守安全制度走在前、安全生产工作干在前。在抓安全生产时,做到嘴勤、耳勤、眼勤、手勤、腿勤,尽职尽责,热心为本班组成员的安全和健康服务。

(2)班组安全管理要“严”字当头

“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害几代”。班组要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肃的工作态度。只有“严”字当头,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逐步树立起来,违章现象才有可能消除,事故才有可能杜绝。严格不等于吹胡子瞪眼睛,要做到严而有格,耐心说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能压服。多数员工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方法得当,员工肯定会乐于接受。

(3)要奖惩兑现

奖励和处罚都是一种引导的办法。奖励是正面引导,处罚是告诫人们自觉地反对和制止不安全行为。班组长要敢于坚持原则,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不要只罚不奖。一般来说,要以表扬奖励为主,不要认为处罚的人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处罚面小,教育面大,抓住典型,罚一儆百。

(4)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

竞赛是一种鼓励争先创优的有力措施,是开展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形式。把竞赛形式运用到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就可以营造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个个关心安全的大好局面。因此,班组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如百日无事故竞赛、师徒安全对手赛、安全知识竞赛等。

(5)要号召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里的骨干就是班组里的火车头。因此,要求骨干员工不仅在生产上是模范,在安全生产上也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带头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带头搞好本岗位的安全文明生产,带头执行班组安全生产“互保”制,带头穿戴和使用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等。

(6)要与组员搞好团结

安全生产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关心人的工作。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能避免事故发生。对那些性格内向或孤僻的人,也应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以情感人,增强团结。对班组成员在作业中的情绪尤其要加以注意,因为不良情绪往往是事故的肇因。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2
加强现场安全巡视检查内容解读

1.班组安全检查的目的

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检查,就是根据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指示、决议、通知和各种标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生产活动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职业危害。

2.班组安全检查的内容

(1)检查班组成员是否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安全责任心是否够强,是否掌握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各种安全生产制度,对于不安全的行为是否敢于纠正和制止,是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是否做到安全文明生产,是否正确、合理穿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检查本班组是否贯彻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建立和执行了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贯彻执行了安全生产“五同时”,对伤亡事故是否坚持做到了“三不放过”,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凭证操作,班组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并严格贯彻执行。

(3)检查生产现场是否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良好。例如,防护罩、防护栏(网)、保险装置、连锁装置、指示报警装置等是否齐全、灵敏、有效,接地(接零)是否完好。

② 检查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是否有缺陷。例如,制动装置是否有效,安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机械强度、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超重吊具与绳索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设备是否带“病”运行或超负荷运行。

③ 检查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的储存、运输、发放和使用情况,是否严格执行了制度,通风、照明、防火等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④ 检查生产作业场所和施工现场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例如,有无安全出口,登高扶梯、平台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的堆放、工具的摆放、设备的安全距离、操作者安全活动范围、电气线路的走向和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危险区域是否有防护栏和明显标志等。

(4)检查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的操作

① 检查有无忽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现象。例如,操作无依据、没有安全指令、人为地损坏安全装置或弃之不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进行注油、检查、修理、焊接和清扫等。

② 检查有无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例如,在工作时间嬉戏、打闹、精神不集中,脱岗、睡岗、串岗;滥用机械设备或车辆等。

③ 检查日常生产中有无误操作、误处理的现象。例如,在运输、起重、修理等作业时信号不清、警报不鸣;对重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错误处理;使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起重设备、车辆等。

④ 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和使用情况。例如,进入工作现场是否正确穿戴防护用品、用具;电工、电焊工等电气操作者是否穿戴过期的绝缘防护用品,使用过期的防毒面具等。

⑤ 及时发现并积极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安全生产检查不仅要查出问题,消除隐患,而且要发现安全生产的好典型,并对其进行宣传、推广,掀起学习安全生产经验的热潮,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3.做好巡视检查记录

在进行安全巡视时,要做好相应记录,以备查实和对安全问题的整改。具体记录的内容见表8-1

表8-1
巡视检查记录

巡视日期

巡视人

巡查区域: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现场整改措施:(如果是重大隐患还要发整改通知书)

1-8.3
贯彻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内容解读

1.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1)必须贯彻安全技术规程,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

(2)建立以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为主体的安全领导小组,针对本班组的安全问题制定出措施,发动班组全体成员查隐患、查缺陷,开展技术革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工序,确立安全管理重点,加强控制,稳定生产。

(4)组织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支持专检人员的工作,以达到共同保安全的目的。

(5)及时反馈安全生产中的信息,并做好原始记录;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认真的处理。

2.班组各岗位安全责任

(1)班组安全员

班组安全员一般由副班组长兼任,协助班组长做好安全工作。

①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协助班组长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标准和本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协助组织班组员工学习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操作训练和交流安全操作技术,实施安全标准化作业。

② 协助班组长定期对本班组人员,特别是对新员工、变换工种和复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指导督促他们爱护和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③ 协助组织和参加班组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违章操作现象和不安全因素,应立即予以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严重违章作业及险情、隐患,有权制止操作,并立即报告班组长或本车间领导、安全技术人员处理。

④ 协助做好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环保工作,协助班组长开展日常安全管理,及时将各种安全信息反馈到车间主管。

⑤ 经常研究、分析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动态,协助班组长制定预防事故措施,通过广播、板报等各种形式,宣传表扬坚持安全生产的好人好事,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⑥ 本班组发生工伤或未遂事故后,协助班组长向有关领导报告,并保护好现场,如实提供事故情况,协助班组长和上级安全技术部门对事故做好“三不放过”工作。

(2)班组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

①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配合班组长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标准和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班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负责。

② 检查督促本小组职工爱护和正确使用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

③ 发现生产现场存在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向班组长报告,要求及时整改,对违章作业及险情,应及时加以劝阻,并立即报告班组长予以制止。

④ 督促本班组组长和安全员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参加班组安全生产检查,配合班组长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⑤ 对班组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存在的问题向班组长或上级工会、安全技术部门反映,或提出建议和意见,确保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⑥ 协助班组长组织班组的劳动竞赛、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各种安全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安全生产的保障,参与班组的各项安全评比奖励工作。

⑦ 及时收集员工对搞好劳动保护,推动安全生产的各种积极性建议和意见,并向安全技术部门、工会组织和行政领导报告。

(3)操作人员

①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养各类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不准乱开、乱动非本人操作的设备和电气装置。

② 上班前做好班前准备工作,认真检查设备、工具及安全防护装置,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安全员或班组长。

③ 按规定认真进行交接班,交接安全生产情况,并做好记录。

④ 积极参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操作训练,参加班组安全活动,虚心听取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员对自己安全生产的指导。

⑤ 按规定正确穿戴、合理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有责任对他人的违章作业行为进行规劝,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将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工厂安全技术人员。

⑥ 经常保持工作场地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杂物,物品堆放要整齐稳妥,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⑦ 发生工伤、未遂工伤等事故或发现存在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展开救援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安全技术人员(安全员)报告,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提供事故的真实材料。

1-8.4
做好班组的现场安全管理内容解读

1.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企业要求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爱护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标准。

(1)认真学习和培训

每个人都要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方法。对于特种作业岗位,还要严格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2)积极开展岗位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实施标准化的操作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方法。有了合理的标准程序和规范化操作,并反复进行训练和学习,能减少惯性违章现象,消除工艺规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

班组安全活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方式之一,它是班组成员相互探讨安全经验、相互交流学习安全技术的平台。

3.加强班组成员沟通

由于员工的能力大小、工作态度等差异,在工作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对待有错误的员工,不能一味地批评处罚,否则会因影响情绪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一名班长,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正视班组成员的错误,并与成员良好沟通,使其认识到犯错的原因并予以改正,减少甚至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明确责任

班组安全管理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

5.加强考核

严格考核、奖罚分明是实施管理的有效手段。在班组安全管理上,必须运用有效手段保障安全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在生产中对违章的组员,要不留情面地给予批评教育甚至重罚,对遵章守纪的组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对组员进行严格考核并公开考核的结果,让大家一起来监督。

6.做好防护工作

在生产现场,要做好自我防护、设备防护、环境防护的工作。

(1)自我防护

① 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 合理配备并按规定使用好防护用品、用具,做好自我保护。

(2)设备防护

机械设备是生产现场的基本工具,也是引发工伤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环境防护

① 机械布局应方便操作,机械之间、机械与固定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通道应确保宽敞无阻,充分考虑人和物的合理流向,满足物料输送的需要并有利于安全。

② 作业场地不得过于狭小,工、卡、量具应按规定摆放,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平稳,防止坍塌或滑落。

③ 地面平整,无坑洼,无油垢水污,废屑应及时清理;室外作业场地应做必要的防雨雪遮盖;有障碍物、悬挂突出物,或机械可移动的范围内,应设防护或加醒目标志。

④ 保证足够的作业照明度,满足通风、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控制尘、毒、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物,使其不得超过规定的卫生安全标准。

7.做好安全管理记录

班组的安全管理记录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组安全分析、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安全生产计划、总结。

(3)安全活动记录。

(4)安全培训与考核。

(5)违章和异常情况记录。

(6)安全器具与特种安全设施的档案。

(7)安全奖惩记录。

(8)安全检查及整改记录。

(9)事故及安全分析记录等。

1-8.5
提高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内容解读

1.安全活动的形式

(1)班前会

① 所有当班作业人员逐一签到,并根据班组人数,分一排或多排面向班组长或带班人员站列整齐。一般每组以10人左右为宜。

② 健康和心理认证。发现健康状况不良、疲倦或带有烦恼和心事来上班的员工,要给予教育、帮助或临时调换工作,必要时宁可停止工作也要保证员工的安全。班组成员彼此间互相监督。

③ 检查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使用,上岗证是否佩戴齐全。先由班组成员自查和互相检查,然后由当班班长或兼职安全员认真检查每个操作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上岗作业。

④ 进行作业指示和危险预测。班组长根据当天的生产任务,详细、认真地向作业人员交代工作内容和生产中人、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班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以确认当天作业场所和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⑤ 全体成员共同大声呼喊安全口号,振作精神。

(2)班后会

下班后应开班后安全小结会,即班后会,做好“三评”(评任务完成情况、评工作中安全情况、评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工作,并总结经验教训。

(3)班组安全日活动

开展班组安全日活动是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思想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生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生产现场安全状态的有效途径。班组安全日活动是对生产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课堂,活动的质量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检修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班组长,应该带头组织好每次的安全日活动,把好安全第一关。

班组安全日活动开展得好坏,不仅表现在安全日活动记录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在现场工作的作业行为与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行动中。

① 安全活动要充分准备

a.活动前准备好上一周的安全工作总结,活动中明确指出上一周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吸取的教训以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

b.班组长应注意搜集事故案例,准备好有关的学习资料。活动中要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运用“举一反三”的办法引导教育职工。

c.平时注意对生产骨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在安全活动前鼓励骨干带头发言,抛砖引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d.对出现不安全问题的员工要事前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在安全活动时主动提高认识,谈体会、找原因。这样做的效果要比班组长在活动中直接批评教育效果更好,且有利于员工互相帮助、共同接受教育、共同提高。

e.准备好下次活动的主题,让员工提前思考,做好准备。

② 班组员工积极参与

a.动员班组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如在组织学习事故通报时,可先读通报中的事故经过,而后引导大家分析讨论,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最后再学习通报中所列出的事故原因、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又可达到让员工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b.在安全活动中应表扬安全生产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可采用口头表扬、班内嘉奖和向上级请奖等方式,号召大家向先进学习。通过正面引导,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安全生产作贡献。

③ 安全活动要注意联系实际

a.安全活动的主题可以是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布置的,也可以是班组长自己拟定的,还可以发动班组成员共同拟定。活动主题还可以向兄弟班组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安全活动的内容,包括各种文字材料的学习,并要与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对照、解释,以便从学习材料中吸取精华,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要避免安全活动与安全生产脱节的不正常现象,防止因活动形式单调而诱发员工的逆反心理,同时还要提高安全活动的效果。

c.“安全日”活动结束前,应留出一定时间,用来征求员工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对相关问题给予明确的答复(解释),以使“安全日”活动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4)班组安全月活动

可以将某个月定为安全活动月。对班组人员进行一次集中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并对上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系统的检查总结,针对问题点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安全月活动最好有书面的计划,在活动结束后应编写书面总结。

(5)班组安全竞赛活动

安全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员工好学上进、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安全竞赛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安全知识竞赛、百日无事故竞赛、安全操作技术表演赛、安全演讲赛等。

① 安全知识竞赛。可以把相关的安全知识编成常识问答或判断分析题,选出代表队进行登台竞赛。此外,也可以考试试卷的方式组织员工答题,根据评分的高低评出优胜者。

② 百日无事故竞赛。确定目标,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把全体员工调动起来。在结束时做好评比工作,以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③ 安全操作技术表演赛。技术表演赛类似于安全操作演习,能有效地促使员工学习并掌握安全技术知识。该表演赛可以采取班组内或各班组间的竞赛形式。

2.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在进行班组安全相关活动后,要做好记录,为以后再次开展活动提供参考,也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改善资料。见表8-2

表8-2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

活动时间

参与人员

活动安排

1

2

3

4

5

活动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1
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内容解读

1.机械事故原因分析

(1)物的不安全状态(技术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物包括机械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废料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客观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例如,机械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安全人机要求,计算错误,安全系数不够,对使用条件估计不足等;制造时零件加工质量低劣、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运输和安装中的野蛮作业使机械及其元部件受到损伤而埋下隐患等。另外,报废零件未及时更换,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润滑保养不良等,可造成使用环节大量的机械伤害事故。还有,超过安全极限的作业条件或卫生标准的不良作业环境,直接影响人的操作意识水平,使身体健康受到损伤,造成机械系统功能降低甚至失效。

(2)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机械操作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所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程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及在意外情况下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常见的表现。

在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大量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例如,工具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卡工件,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

(3)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水平包括领导的安全意识水平,对设备(特别是对危险设备)的监管,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

机械设备安全应考虑其使用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整、使用(设定、示教、编程或过程转换、运转、清理)、查找故障和维修、拆卸及处理,还应考虑机械的各种状态,包括正常作业状态、非正常状态和其他一切可能的状态。决定机械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是设计阶段采用安全的措施,还要通过使用阶段采用安全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不同阶段的安全措施,见表9-1

表9-1
机械安全措施

阶段

措施

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

本质安全技术(直接安全措施)

安全防护(间接安全措施)

使用信息(指示性安全措施)

附加预防措施

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

个人劳动防护装备

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安全管理措施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

①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在机械的功能设计中采用的、不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装置,而直接把安全问题解决的措施,因此也称为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技术是机械设计优先考虑的措施。

② 安全防护。当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安全时,必须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出一种或多种专门用来保证人员安全的装置,也称为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③ 使用信息。本质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都不能有效防预的风险,可通过使用文字、标记、信号、符号或图表等信息进行具体说明,并提出警告,将遗留风险告知用户,提供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④ 附加预防措施。

a.着眼紧急状态的预防措施。如急停装置、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救援保护措施。

b.附加措施,如机械的可维修性、断开动力源和能量泄放的措施,机械及其重型零部件容易而安全的搬运措施、安全进入机械的措施、机械及其零部件稳定性措施等。

(2)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

①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用品,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对避免或减轻伤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按防护部位的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可分为9大类:安全帽、呼吸护具、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和护肤用品。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时应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a.根据接触危险能量的作业类别和可能出现的伤害,按规定正确选配防护用品,并一定要坚持佩戴,不该用的坚决不用,如果使用不该用的防护用品,不但没有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无谓的伤害。

b.防护用品一定要达到保护功能的要求并合乎使用条件的技术指标。使用中应注意有效使用期,及时检查应报废的用品,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c.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既不是也不可取代安全防护装置,它不能避免或减少危险的发生,只是在危险来临时起一定的防护作用。因此,防护用品应与安全防护装置配合使用。

② 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作业场地是指利用机械进行作业活动的地点、周围区域和通道。作业场地与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如下。

a.设备应本着便于操作的原则进行布局,并留好适当的安全距离。

b.作业场所要做好通风、温湿度、照明条件的控制,并严格控制粉尘、毒害、噪声、辐射等有害物,使其不得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

③ 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对设备(特别是重大危险设备)的安全监察等。

1-9.2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内容解读

1.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依据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是制定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其内容要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突出重点,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规程条款的先后顺序最好与操作顺序相同,并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维护要求,结合生产及工作环境进行编制。

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依据是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2.操作规程内容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设备安全管理规程。管理规程主要是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安全检查、安全检测、档案管理等的规定。

(2)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是对设备应处于什么样的技术状态所作的规定。

(3)设备操作过程规程。操作过程规程是对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要求的规定,它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

如果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较多,一般可将设备系统或工作系统划分为若干部分展开编写,实际划分情况可根据机械设备的组成情况、作业性质、操作特点等制定。

3.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通用要求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通用要求有以下内容。

(1)开动设备、接通电源以前应清理好工作现场,仔细检查各部位是否正确、灵活,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2)开动设备前首先检查油池、油箱中的油量是否充足,油路是否畅通,并按润滑图表卡片进行润滑工作。

(3)变速时,各变速手柄必须转换到指定位置。

(4)工件必须装卡牢固,以免松动甩出而造成事故。

(5)已卡紧的工件,不得再行敲打校正,以免损伤而影响设备的精度。

(6)要经常保持润滑工具及润滑系统的清洁,不得敞开油箱、油眼盖,以免灰尘、杂质等异物进入。

(7)开动设备时必须盖好电器箱盖,不允许有污物、水、油进入电机或电器装置内。

(8)设备外露基准面或滑动面上不准堆放工具、产品等,以免碰伤而影响设备的精度。

(9)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

(10)采取自动控制时,首先要调整好限位装置,以免超越行程而造成事故。

(11)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并应经常注意各部位有无异常(异音、异味、发热、振动等),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排除故障。凡属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排除。

(12)操作者离开设备时,或装卸工件、对设备进行调整、清洗或润滑时,都应停止设备并切断电源。

(13)不得随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

(14)调整或维修设备时,要正确使用拆卸工具,严禁乱敲乱拆。

(15)作业人员思想要集中,穿戴要符合安全要求,站立位置要安全。

(16)特殊危险场所的安全要求等。

4.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的步骤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调查、收集资料信息。安全操作规程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这些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① 该类设备现行的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规程,有关的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标准规范。

② 该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书,设备工作原理资料及设计、制造资料。

③ 同类设备曾经发生的危险、事故及其原因等。

④ 同类设备的安全检查表。

⑤ 作业环境条件、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2)编写规程。确定规程内容后即可按统一格式编写,安全操作规程的格式一般可分为“全式”和“简式”两种。

全式一般由总则或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定义或名词说明、操作安全要求等构成,通常用于适用范围较广的规程,如行业性规程。

简式的内容一般由操作安全要求等构成,其针对性很强。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通常采用简式。

以下是一份简式的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范本。

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熟悉机床的结构、性能、传动系统、润滑部位及电气等基本知识和使用维护方法,操作者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2.工作前要认真做到以下几项。

(1)润滑系统储油部位的油量应符合规定,封闭良好。油标、油窗、油杯、油嘴、油线、油毡、油管和分油器等应齐全完好,安装正确。按润滑指示图表规定进行人工加油,查看油窗是否来油。

(2)必须束紧服装、套袖、戴好工作帽,工作时应检查各手柄位置的正确性,应使变换手柄保持在定位位置上,严禁戴围巾、手套,穿裙子、凉鞋、高跟鞋上岗操作。

(3)检查机床、导轨以及各主要滑动面,如有障碍物、工具、铁屑、杂质等,必须清理擦拭干净并上油。

(4)检查工作台、导轨及主要滑动面有无新的拉、研、碰伤,如有,应通知指导教师一起查看,并作好记录。

(5)安全防护、制动(止动)和换向等装置应齐全完好。

(6)操作手柄、阀门、开关等应处于非工作的位置上,运转应灵活、准确、可靠。

(7)电器配电箱应关闭、牢靠,电气接地良好。

3.工作中要认真做到以下几项。

(1)坚守岗位,精心操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因事离开机床时要停车,关闭电源。

(2)按工艺规定进行加工。不准任意加大进刀量、削速度,不准超规范、超负荷、超重使用机床。

(3)砂轮、工件应装夹或吸附正确,紧固牢靠,装卸时不得碰伤机床。

(4)检查各运动部位有无障碍,砂轮空转两分钟后方可工作。

(5)磨削后砂轮停稳,方可测量或调整磨床。

(6)尽量避开砂轮旋转方向站立。

(7)不准擅自拆卸机床上的安全防护装置,缺少安全防护装置的机床不准工作。

(8)开车时,工作台不得放置工具或其他无关物件,操作者应注意不要使砂轮与工作台撞击。

(9)经常清除机床上的铁屑、油污,保持导轨面、滑动面、转动面、定位基准面的清洁。

(10)密切注意机床运转情况、润滑情况,如发现动作失灵、震动、发热、爬行、噪音、异味、碰伤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11)机床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按总停按钮,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报告有关部门分析处理。

(12)装卸较重物件需多人搬运时,动作要协调,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事故。

(13)在工作中应详细检查,合理使用安全装置(如限位挡铁)、限位开关是否灵活可靠,否则要给予调正,以免发生事故。

(14)操作者在工作中不许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开时,无论时间长短都应停车,以免发生事故。

4.工作后要认真作到以下几项。

(1)机械操作手柄、阀门、开关等应处于非工作位置上。

(2)停止机床运转,切断电源、气源。

(3)清除铁屑,清扫工作现场,认真擦净机床。导轨面、转动及滑动面、定位基准面、工作台面等做好加油保养。严禁使用带有铁屑的脏棉沙揩擦机床,以免划伤机床导轨面。

(4)认真将作业中发现的机床问题,填到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交班工作。1.操作者必须熟悉机床的结构、性能、传动系统、润滑部位及电气等基本知识和使用维护方法,操作者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2.工作前要认真做到以下几项。

(1)润滑系统储油部位的油量应符合规定,封闭良好。油标、油窗、油杯、油嘴、油线、油毡、油管和分油器等应齐全完好,安装正确。按润滑指示图表规定进行人工加油,查看油窗是否来油。

(2)必须束紧服装、套袖、戴好工作帽,工作时应检查各手柄位置的正确性,应使变换手柄保持在定位位置上,严禁戴围巾、手套,穿裙子、凉鞋、高跟鞋上岗操作。

(3)检查机床、导轨以及各主要滑动面,如有障碍物、工具、铁屑、杂质等,必须清理擦拭干净并上油。

(4)检查工作台、导轨及主要滑动面有无新的拉、研、碰伤,如有,应通知指导教师一起查看,并作好记录。

(5)安全防护、制动(止动)和换向等装置应齐全完好。

(6)操作手柄、阀门、开关等应处于非工作的位置上,运转应灵活、准确、可靠。

(7)电器配电箱应关闭、牢靠,电气接地良好。

3.工作中要认真做到以下几项。

(1)坚守岗位,精心操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因事离开机床时要停车,关闭电源。

(2)按工艺规定进行加工。不准任意加大进刀量、削速度,不准超规范、超负荷、超重使用机床。

(3)砂轮、工件应装夹或吸附正确,紧固牢靠,装卸时不得碰伤机床。

(4)检查各运动部位有无障碍,砂轮空转两分钟后方可工作。

(5)磨削后砂轮停稳,方可测量或调整磨床。

(6)尽量避开砂轮旋转方向站立。

(7)不准擅自拆卸机床上的安全防护装置,缺少安全防护装置的机床不准工作。

(8)开车时,工作台不得放置工具或其他无关物件,操作者应注意不要使砂轮与工作台撞击。

(9)经常清除机床上的铁屑、油污,保持导轨面、滑动面、转动面、定位基准面的清洁。

(10)密切注意机床运转情况、润滑情况,如发现动作失灵、震动、发热、爬行、噪音、异味、碰伤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11)机床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按总停按钮,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报告有关部门分析处理。

(12)装卸较重物件需多人搬运时,动作要协调,注意安全,以免发生事故。

(13)在工作中应详细检查,合理使用安全装置(如限位挡铁)、限位开关是否灵活可靠,否则要给予调正,以免发生事故。

(14)操作者在工作中不许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开时,无论时间长短都应停车,以免发生事故。

4.工作后要认真作到以下几项。

(1)机械操作手柄、阀门、开关等应处于非工作位置上。

(2)停止机床运转,切断电源、气源。

(3)清除铁屑,清扫工作现场,认真擦净机床。导轨面、转动及滑动面、定位基准面、工作台面等做好加油保养。严禁使用带有铁屑的脏棉沙揩擦机床,以免划伤机床导轨面。

(4)认真将作业中发现的机床问题,填到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交班工作。

1-9.3 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内容解读

1.岗位责任制

设备使用维护工作必须体现在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中,严格贯彻岗位责任制,可保证设备使用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从而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安全状态,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

2.定人定机制度

企业实行定人定机制度,更容易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由车间提出定人定机名单,经设备动力部门审批备案后方可执行。做到重点设备定人定机,重点管理,并执行交接班制度。操作人员凭设备操作证上岗作业。

3.操作证制度

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包括学徒、实习生等均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才能独立操作设备。每个人原则上只允许操作同一种型号的设备。熟练技工,经一专多能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允许其操作操作证上所规定的型号的设备。

操作工人必须经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后,方可取得操作证。操作证由企业相关部门统一发放,禁止转借。特殊工种操作工,须经培训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

应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考试。对考试合格者予以奖励;考试不合格者,可吊销其操作证并调离原岗位。

4.安全检查、检验制度

设备运行安全检查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是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通过检查可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的变化及设备的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隐患,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整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安全检验是按一定的方法与检测技术,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预防性试验,以确定设备维修计划或安全运行年限。

5.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长期使用,必然造成各种零部件的松动、磨损,从而使设备状况不良,导致动力性能下降,安全可靠性降低。因此,建立维修保养制度,根据零部件磨损规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等作业,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防止损坏,避免运行中发生事故的有效方法。

6.交接班制度

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有些处于连续使用状态,因此必须建立设备交接班手续,形成设备交接班制度,以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提供设备使用的第一手资料,为设备故障的动态分析和生产情况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设备交接班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1-15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