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容器焊割作业要慎之又慎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 案例 2000年5月9日,浙江省温岭市某公司对一个已严重腐蚀的油罐进行动火检修。由于未对油罐进行置换和清洗,油罐内的残油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焊接过程中火花引发油罐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 相关知识 焊割燃料容器时,必须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制定严密的安全措施。动火项目管理部门在动火前应组织消防部门、安全部门、动火施工单位、动火部位所在生产单位有关人员到动火区域查看,在对现场情况充分了解之后制定方案。 办理动火许可证手续。动火作业审批部门人员应到现场了解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作业。 认真做好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和工器具准备工作。动火部位所在的生产单位应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对施工单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需要准备好电气焊设备、工器具和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严格做好隔离置换工作。首先做好隔离,动火前要先停止需动火容器的工作,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做好停机断电、关闭阀门等工作,将其与整个生产系统前后环节隔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拆除一节管路,用盲板将连接管口封死,使其完全隔离。盲板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破裂,并且使被封闭区域内不透气。其次,要做好容器内残留物料的置换和清洗工作。置换就是在焊割前用惰性介质将原有的可燃物彻底排出,使容器内的可燃物含量降低到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程度。 置换方法通常为,先用蒸汽蒸煮,接着用置换介质吹净等方法将容器内部的可燃物质和有毒物质排出。未经置换处理或虽经处理但未取样分析的燃料容器,均不能动火焊割。 由于在容器内表面的积垢里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吸附和潜伏着可燃气体,它们难以被彻底置换,所以燃料容器在置换后,还要仔细清洗。 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清洗,方法是: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数量的清水,然后逐渐加入碱片,同时缓慢搅动,待碱片全部溶解后,通入蒸汽煮沸。进蒸汽的管道末端要伸至容器底部。不可先放碱片后放水,因为碱片溶解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很危险。 在容器内灌满清水也可保证安全,但要尽量多灌水,以缩小容器内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空间,容器顶部应留出与外部相通的孔口,减少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物的积聚。 在焊割前,必须用气体浓度测量仪对容器气体成分、有毒介质进行分析,确保易燃气体浓度和有毒介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在焊割过程中,还要一直用仪表监测容器内外气体成分,一旦发现可燃气体含量上升,应立即查找问题,加以解决。可燃气体浓度上升到危险程度时,要立刻停止焊割,再次清洗直到合格。 在容器内动火,相关单位应指派两个以上的人员进行容器外现场监护。在现场应备好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车也应跟班监护。同时还应备好急救防护用具,在缺氧及有毒的环境中使用。 焊割作业完成后,相关单位应清理现场,把所有材料、工具拿出容器外,并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