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246|回复: 1

面对主汛期 如何防止“城市变泽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提示: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每年夏天,不少城市便会陷入这种“宿命”中。一场大雨就让一座城市瘫痪,委实令人沉思。越是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检验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们忽略的细节,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紧要时刻考验管理者的应对能力。下场暴雨就让城市窘态百出,几成泽国,便不能不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达指数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打个问号。近期,国内多地已进入了主汛期,凶猛的汛情再度令人绷紧了神经,如何防止“城市再变泽国”是我们正面临的严峻问题。
多地主汛期已至 城市再临“水考”


北京入主汛期 市区30多小时落雷4500余次
北京近期雷雨不断,据北京电力部门专业雷电定位系统监测,仅20时至21日0时,北京市区就发生落雷4500雷电影响,配网瞬时故障增多。国家电网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21示,北京市已于20入主汛期,未来20可能密集出现雷电、冰雹、大风等恶劣天气,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北京电力部门将会切实加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各项防汛措施。
武汉:排水系统口径“落伍” “城市景观”:公交冲锋舟     


近期,《六月到武汉去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导致城市内涝的帖子引来网民的“围观”。网民“牧阳光”在一篇帖子中说,18日武汉大雨导致全城内涝,微博上出现最无奈的话语:各大院校普遍被淹,爱玩的“童鞋”在操场上尽情畅游,至于是否有人在操场上摸到武昌鱼不得而知。
杭州: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  “城市景观”:西湖边“看海”


一张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网民疯狂转载,从图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回廊都已经被水淹没了。而杭州网民“浮夸翁”在转载照片的同时不忘调侃一句:“传说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你心爱的人去西湖边看海!”
南昌:20亿投入“不堪一击”  “城市景观”:街上可垂钓


来自江西的网友“张小圈”在微博上说:“连日大雨让南昌陷入了内涝,号称耗资20亿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统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击。繁华街道可行舟、可垂钓,南昌不久前打出的宣传口号‘中国水都’终于实至名归。”
2003年,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南昌,市区内涝严重,被称为“漂在水上的城市”。今年6月14日开始,南昌6小时降下31.5毫米暴雨,一些街道路段也出现了内涝,但整个城市“水上漂”的场景不复存在。其原因在于2003年以来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20多亿元“看不见的投入”。
上海:地铁漏水因空调阻塞  “城市景观”:地铁“水帘洞”


网民“马志海”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上海地铁“下小雨”的照片被超过千名网友转发,他写道:一场大雨,上海地铁成了水帘洞,漏得个通透。
各地出招求解城市内涝难题


7月18日,南京遭遇强暴雨袭击,城区的许多主干道变成一片汪洋,交通出现严重堵塞,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北京部分立交桥将增设雨水调蓄池应对下雨积水
相关部门和专家正在对立交桥进行分类研究,有条件的立交桥将增设雨水调蓄池,同时对容易积水的下挖式立交桥将分类治理。
合肥市地上地下建设并重科学求解城市内涝难题
近几年来,合肥市城市防洪和治理内涝建设共投入达18亿元之多。巨大的投入使得城市防洪和排涝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专家支招>>>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将内涝归咎于排水管网,是抓错了问题的关键。如果所有绿地能比地面低20厘米,城市绿地就可以承担起滞洪的作用,那么暴雨积水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向立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副所长
排水能力可以提高,但经济成本并不合算。相反,如果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就有蓄洪的意识,城市暴雨后的问题更容易被解决。
吴季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道路全面硬化,就会增大排水量,排水管网当然排不了全部量的降水。这种路面全硬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国外已经转变了,目前都是采用沙石、渗水砖等铺路,这不仅可以很好地分流降水,还可以为蓄水提供条件。
谢映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所长
应对城市内涝需要有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地下管网的建设要有适宜的标准。不仅管道建设要跟上,控制设施例如泵站、阀门等建设也要跟上。   
周婕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吴乃康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除了在流域治理基础上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布局建设外,当前还迫切需要做好流域水系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城区时综合考虑城市综合防洪和排涝能力,兼顾看得见的地上工程和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增加江心公园等城市绿化区,将大批城市低洼区列为湿地,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的同时,增强强降水和洪水来临时对城市水量的吸收和储蓄,以减小城区防洪压力,起到滞洪和调蓄水量的作用。
网民建言>>>
[网民 筱楚]形成“内涝”最大的原因并非降雨本身,而在于城市规划,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联没有考虑到防洪,只是盲目考虑到交通等地上建设,对城市防洪的地下建设关注更少。
[网民 yangxing]现在各城市防汛标准,所依赖的统计基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料。伴随气候变化,极端干旱和极端洪涝灾害将越来越多,如果再以过去的防汛标准来指导城市的防汛建设,显然会“力不从心”。
[网民 雪花酪]交通工具的增多导致停车位缺乏,许多汽车直接停放在具有泄洪功能的小马路上。一场强降雨后,本该在半小时内排走的积水,要花两三个小时才能排走;还有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大量建筑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堵塞在城市排水口,也加剧了“内涝”。
[网民 穷穷26]很多地方过去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生态管理方面考虑得不太够,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应适度超前,要有前瞻性。
[网民 郭钦]城市需首先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结合这些个性化因素,制定并实施与其先天条件相符的排水系统规划。然而,再科学的地下管网规划也不能做到一劳永逸,后期必须细心维护,以及对城区湖泊这些先天优势的善加保护和利用。
[网民 maxlovefairy]在城市排水标准上应该和国际接轨,首先是提高科技水平,再相应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严把施工质量关,管理部门都能各司其职,这样才可以全盘解决现在的问题。
发表于 2011-7-2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原因还是ZF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其实就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如果真有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想法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0-5 19: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