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20|回复: 1

公务接待勿藏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夜读《萍州可谈》,见记:苏东坡曾任杭州通判,相当于“公务接待”办公室主任的职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陪同上级和各地来的官员及眷属吃喝游玩,最多时曾一个月游了二十多次西湖。而且他还不胜酒力,每天疲于应付,痛苦不堪,发牢骚说杭州通判这个差事简直就是“酒食地狱”。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刚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做吏甚苦,做县令尤苦,做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来来往往都要县令接待。不仅苦于应酬,而且经费无处筹措,捉襟见肘。
    更可怕的是有些上级官员还连吃带拿,更让地方官员苦不堪言。明代嘉靖十八年,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翟銮奉旨到塞上犒劳军队,边塞文臣武将都全身披挂恭迎,一个个“陷膝污泥”,狼狈不堪。还唯恐不称翟的心意,被穿小鞋,竞相送礼。等到翟返回之时,财礼整整塞满了一千辆大车。
    不必做过多考证,“公务接待”在以往确是官场常事,传统悠久。实话说,官场上有些“公务接待”必不可少,这古今皆然。但超规格的“公务接待”,花钱费力劳民伤财的“公务接待”,过多过滥烦不胜烦的“公务接待”,让下面头痛又不能不硬着头皮去接待的“公务接待”,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可惜,这样不好的事,并没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消失。它不仅已成为一些地方财政的沉重负担,而且还滋生着腐败风气。前不久,山西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有些上级官员特别是像翟御史那样贪得无厌的官员,他们一下去,基层就没好日子过了,不是忙着组织欢迎,安排宴请,就是带着参观游玩,或陪着唱歌跳舞,最后还要备足土特产。于是,这样的下基层变成了“吓基层”、“捞基层”、“刮基层”。而一些基层官员则很热衷这种“公务接待”,他们视此为交结上官以图后进的绝好机会,因此不惜劳民伤财,竭尽巴结之能事。
    笔者希望基层官员都能做到清廉奉公,坚持原则,挺起腰杆,敢于向“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风气叫板。说到这,想起何县令拉纤的故事。《新唐书》载,刺史崔朴带僚属游春经过益昌县,向县令何易于索民夫拉纤。何易于把笏往腰间一插,就俯身为崔刺史的游船做纤夫:“眼下百姓不是耕作便是养蚕,只有我做小令的有点空,能够听您差遣,您就凑合着用吧。 ”此言此举,直愧得崔大人只恨无地洞可钻,赶紧“与宾客疾驱去”。
    何县令的纤绳拉得好,拉得痛快,拉出了一个父母官应有的风骨和精神。何县令的纤绳拉得巧,拉得机敏,你要纤夫,我也不是不给,我自己亲自拉,让你哭笑不得,悻悻而去。何县令的纤绳也拉得有点玄乎,有点沉重,说不定下一次崔刺史逮个机会,就会收拾收拾他的。后来的事,史书没有记载,估计何县令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何县令表现出的风范,今之官员应当学习!□陈鲁民
发表于 2011-7-26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2-22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