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7月3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南京城管局称将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更换全市路牌,目前已更换326块,投资98万元,平均一块路牌花费3000元。官方称需规范设置路牌30792块,按已公布的路牌造价共需近亿元。有市民认为造价太高。上周有消息称南京计划2亿元统一房顶颜色,官方称系媒体误读。
屋顶刷色、路牌整容,当然一定还有后续的跟进项目。甭管误读不误读,在某种线索下考量这些似乎匪夷所思的事件,一切又那么合情合理——这个线索就是“青奥会”,毕竟是“国际赛事”嘛!
网上的质疑声,多在路牌的价格。但其实你很难判断一块路牌的价值。比如2009年地时候,全国高速公路统一编号和命名工作逐步展开,小伙子韩寒跳出来公开质疑上海换5000块路牌花2亿,这么一比,每块3000元的路牌已经算很节约。还有网友留言说:“我们镇的路牌150元一快还做得相当漂亮,质量比市里的还好很多,真不知道你那路牌是什么做的,可能有辟邪作用,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么一比,3000元又似乎成了天价。真是个纠结的难题。
但我觉得,不管这路牌是不是“国际认证”、是不是“防雷劈”、是不是“高科技与高艺术”的结合体,只要程序正义没生病,价格本身不具有原罪——真正需要反思的是两者:一是这路牌怎么就偏偏在“大赛”前到了更换的“年纪”,是自然的巧合还是人为令其提早进入衰老期;二是设若没有这么一场“赛事”,屋顶啊路牌啊什么的,会不会寿比南山?民生究竟是享了赛事的福气、还是赛事打着民生的幌子装了回胖子而已?
国际友人面前,充当“乌鸦嘴”是不讨喜的,但很多事情由不得你反思,就进入热火朝天的喜庆章节。好在这是个渐趋理性的“微时代”,懂得批判与质疑,权利才有慎独的机会。深圳的大运会是一个很好的价值标本:继清理治安高危人员、禁烟、限行、禁排放污染物、禁租房客打110等措施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又对农民工讨薪问题作出一系列令人瞠目的部署;此后,随着大运会临近,当地史上最大、历时近两年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进入尾声,全市共拆除电话亭4210个,迁移拆除报刊亭861个,其他设施333个……《人民日报》评论得很含蓄:通过举办盛会让世界看到一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欢乐,既需要城市管理智慧,更需要常态治理机制。其实,这显然不只是一个“机制”的问题,赛事办成鸡犬不宁的“愤事”,令人想起那句古话,“于细微处见精神”。权力的精神是什么?是执政理念,是行政伦理。
真正的“盛事”,起码不该是鸡犬不宁、人神共愤的。国际不国际不要紧,但公权一定要对权力的来源与群众的眼睛秉持起码的谦卑。历史可以被涂抹,但时间迟早会让粉底落地、真相浮出。 □邓海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