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如下:
(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不仅包括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而且还应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因此,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①方针与原则;②应急策划;⑧应急准备;④应急响应;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6个一级要素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从应急的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根据一级要素中所包括的任务和功能,其中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3个一级关键要素可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二级小要素。所有这些要素即构成了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所应当涉及的基本方面,在实际编制时,可根据职能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分配等具体情况,将要素进行合并或增加,以便于组织编写。
(一)方针与原则
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原则来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此外,方针与原则还应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二)应急策划
应急预案是有针对性的,具有明确的对象,其对象可能是某一类或多类可能的重大事故类型。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对所针对的潜在事故类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识别出重要的潜在事故类型、性质、区域、分布及事故后果,同时,根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应急救援的应急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进行应急策划时,应当列出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作为预案的制定、应急工作的依据和授权。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以及法律法规要求3个二级要素。
1.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1)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
(2)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
(3)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4)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5)特定的时段(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等)。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2.资源分析
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①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②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③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通过资源分析,可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3.法律法规要求
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急策划时,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应急各部门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文件,以作为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的依据和授权。
(三)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应当依据应急策划的结果开展,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1.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应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
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另外,对应急资源信息应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更新。
3.教育、训练与演习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急预案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公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重大事故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应急准备的一项内容,应对公众的日常教育做出规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他们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基础培训与训练的目的是保证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城市潜在重大危险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等;专业训练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及现场急救等技术;战术训练是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他训练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训练等项目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预案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应急演习包括桌面演习和实战模拟演习。组织由应急各方参加的预案训练和演习,使应急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各类应急处理和整个应急行动的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应对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4.互助协议
当有关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相对薄弱时,应事先寻求与邻近区域签订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便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此外,也应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等签署相应的互助协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