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我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人类正在遭受现代风险的威胁。风险有三类,一类是地震、飓风、传染病等;二是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三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等。确实如此!走在桥上,桥塌了;坐电梯,电梯逆行或坠落;坐动车,动车追尾;乘客车,客车起火;宅在家里,大楼垮塌,或突生无妄火灾,哪怕是在收费站旁边吃饭或忙着自己的事,也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爆炸……福泉 这是一个风险社会,我们都是幸存者;这是一列高速运转的动车,我们都是风险时代的乘客,不安全抵达终点,我们就不能轻言胜利,就没法坦然。无妄之灾越来越多,我们的生命似乎并不属于自己,听天由命、生死在天,仿佛越来越具有宿命般的哲学。只是,如果殁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倒还罢了,如果无辜死于人祸,则让人不平。令人愤恨的是,不少无妄之灾恰恰生于人祸,比如福泉爆炸案,比如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再比如上海大火…… 事故之后,便是反思。反思仿佛成了事故的孪生兄弟,只是,反思能有多大用处?该如何进行反思?谁最该反思,如果没有痛切反思怎么办?诚然,反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果反思只是徒具形式的面子活,如果警钟只是做做样子的例行公事,那么所谓的警钟只不过是下次事故的丧钟。相关部门已经要求“认真吸取教训,正确引导舆论,举一反三,加强管理”,但愿这一次的举一反三,能够真正落实,但愿无辜者的鲜血不再为人祸而流,但愿我们的生命不再成为惨烈事故的祭品。 警醒风险社会的忽忽而至,在命运飘忽而黯淡的现实语境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