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365|回复: 0

中国企业:如何从大到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好企业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因为在耀眼的品牌、健全的组织和先进的技术背后,其实是大量优质人才的聚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卒赖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旅鼠是一种以杂草为食的生物。每隔一定周期,上万的旅鼠就会集结起来并朝一个方向直线迁移。即便遭遇海边的悬崖,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哪怕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历史上,很多人都曾由衷赞叹这种悲壮。然而,这种蹈海自尽的洒脱其实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误解:如果可以,这些旅鼠甚至宁可选择残忍的自相残杀也不会选择悲壮的蹈海自尽。
  旅鼠是世界上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最强的物种之一。它们的繁殖速度远远超过食物供给的增加速度:只需六周,它们的下一代便会从无到有孕育成熟。它们的一生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一旦它们的数量超过本地资源供给的极限,它们就必须为寻找新食物而走向海外。但遗憾的是,视死如归并不足以帮助它们战胜大海——大自然就以这样的方式维持着自身的平衡。
  同样的故事正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故事的平台是中国经济,故事的主角则是中国企业。
  是梦想,为生存
  2012年7月9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2年全球500强的榜单。在这份最新的榜单中,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有73家企业上榜,这使中国大陆地区得以超过日本而居该榜单的次席。在GDP上完成了对日本的超越之后,新的超越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成绩足够喜人,但前路依旧漫漫。今年上榜的42家央企的平均净利润率只有2.2%,这一数字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以外非金融企业的4.8%的平均利润率。央企的表现甚至弱于去年:当时,38家上榜央企的平均利润率尚有2.8%,同期其他上榜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则为5.8%。
  “在中国,央企需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这使他们无法按照完全的商业原则行事。”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麦肯锡中国公司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徐浩洵表示,“而在管制稍有放松的经济领域,中国几乎都实现了完全竞争。在这些领域,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都是全球最低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已经变成了生存的必须。”
  全球化背景之下,几无企业可以置身潮流之外,也无任何企业可以仅凭国内市场就建立不世伟业。
  从历史的视角观察,中国无疑正迎来走出国门的最好时机。1981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Dunning)通过研究得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时,这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将由负转正并逐步扩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5414美元,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已是趋势使然。
  但借助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利润水平谈何容易。在最新的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晋身的22个行业中,只有建筑材料、船务、工业机械、贸易和公用设施等5个行业不见美国企业的身影。而中国企业未有涉足的美企所在行业则有18个,这一数字恰为后者所在行业数量——35的一半,且其中所涉及的电子和电子设备、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计算机软件、家庭用品、娱乐和制药,均为公认的高利润行业所在。
  中国企业的对手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而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远比我们想象中激烈。
  有瓶颈,待突破
  规模、资源和永无止境的价格战,几乎已经成了中国企业逐鹿全球市场的终极信仰。但与技术进步相比,扩大规模与消耗资源所带来的财富积累却颇为有限。规模扩张下的微利更是阻碍着技术进步和高端品牌形象的建立:在国际市场,不同的价格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受众。
  资源制胜的弊端并不仅限于此。文化人类学家杰奎琳(Jacqueline Elfick)曾指出,小地方出来的生意人白手起家后,通常不知道如何支配巨额财富。这种情况在中国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现:相对于先进经济体,中国缺少依靠知识与创新取胜的人才基础和规模化的成功案例。
  中国6.35万名亿万富翁的平均年龄只有41岁。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大多建立在吃苦耐劳的基础之上,他们对残酷的竞争并不惧怕,却缺少掌控知识竞赛和应对创新对抗的足够经验;他们对摆脱贫困保持着最炽烈的渴望,却很难在致富后继续向价值链上游攀爬。这些对走向强大而言至关重要的特质,至今都还未能融入中国企业甚至中国科技企业的DNA之中。
  对于任何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进而实现基业长青都绝非易事。在《财富》1955年评出的全球100强中,只有18家企业在去年仍能维持各自在这一榜单中的席位。在其余82家企业中,65家企业因为被收购或者破产而永远消失,另外表现较好的17家也已名落百强之外。www.shuoshisheng.net
  但对于一个国家,企业个体的成败荣枯却并不可怕。大数定律告诉我们,“只要样本空间足够大,则任何小概率事件都有可能发生,即不存在任何不可能事件”。因此,只要有数量庞大的优质公司,则国家竞争力的维持和提升就有根可据。于是,也是在今年,国务院和国资委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口号,并首次要求将国内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进行对标。
  “我们对全球500多家企业和70万名员工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组织程度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企业与排名后四分之一的企业相比,前者实现超过业界平均水平业绩的概率为后者的两倍。”作为国资委对标项目的承办机构之一,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麦肯锡全球董事王矩表示,“相比于提升短期业绩,我们更强调‘短期业绩’与‘组织健康’的并重。”
  麦肯锡认为,企业应从9个方面提升组织的健康程度:领导力、方向、文化氛围、职责、协调控制、能力、激励、外部导向以及创新学习。而贯穿这一切细分目标的,则是人才。
  人才是关键
  所有经济体都曾试图保护国内的落后产业,但我们无法对贸易政策寄望过多,因为那仅仅是政府为本土企业提供的一种作用有限的短期支持。与之相比,员工能力的提高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而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和结构的改善才是落后国家完成追赶的终极武器。
  亚洲“四小龙”成功的背后,理工科学生的培养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除中国香港外,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高等工科学生占人口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自然科学以及数学领域,作为追赶者的韩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甚至长期超过传统工业化国家。
  “未来10年,中国可能需要100个能够真正驾驭全球化运作的企业CEO,可能需要10万个具有国际领先理念和技能的中层领导以及数以百万计的能够掌握先进工具的专业技术人才。”徐浩洵表示,“在国民经济横向和纵向的每个细分领域,中国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针对劳动力的智力投资永远都可以获得可观的回报,因为不同的教育体系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比较优势,而不同的比较优势却都可以带来相同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势力。
  日本和德国强调通用的工程技能和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而美国和英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强调培养尖端人才。因此,日德可以在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获得卓越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英美就无路可走:迄今为止,英美两国依然在航空、软件、医药、生物和医疗设备等领域保持着足够的竞争优势,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强度研发正是英美优势所在。
  在美国,各大公司一直都在努力通过培训和领导力项目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美国企业在员工学习和发展上的支出总计高达1715亿美元,其中仅通用电气公司每年花在员工培训和教育项目上的资金就高达10亿美元。
  为了应对来自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谷歌除加强收购外,还推出了著名的学习计划Google EDU,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其他手段确保员工学到有助于保持公司利润增长的各种知识。去年,谷歌全球33100位员工中的三分之一参加了这一内部培训项目。
  “从宏观的体系到企业层面的激励,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太多地方需要改进。”王矩表示,“但首先,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类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口相传模式,而建立起标准化、体制化、机制化的工业技术积累模式,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真正重大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10-5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