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1550|回复: 6

考卷名称: 我的测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选题
第31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道路的路侧护栏能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碰撞路边障碍物或其他设施,其设置主要以( )为依据。 得分:1/1 题目报错
A:路侧事故严重度
B:道路等级
C:道路是否穿越村镇
D:道路线型
解答:
第32题:公路的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m以上或车货总长( )m以上、或车货总宽度2.5m以上的运输车辆。 得分:1/1 题目报错
A:15
B:18
C:12
D:16
解答:
第33题:道路运输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 )等因素有关。 得分:1/1 题目报错
A:灯光
B:安全带
C:安全门
D:灭火器
解答:
第34题:铁路运输安全技术包括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和铁路运输事故救援技术。下列属于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的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铁路列车检测
B:运输设备的隔离和闭锁
C:铁路列车超速防护
D:铁路列车探测技术
解答:
第35题:某建筑工地有一台钢丝绳提升设备要进行故障诊断。技术人员在进行故障诊断的实施过程中,第一步骤应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状态识别
B:特征提取
C:信号检测
D:诊断决策
解答:
第36题: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这一特性称机器安全的(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系统性
B:友善性
C:防护性
D:整体性
解答:
第37题: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烛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解答:
第38题:在卧室内听到外面发生火灾的报警后,如感觉房门发热,这是正确的做法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迅速打开房门,快速冲出逃生
B:尽量用衣物等封堵门缝,设法从窗户逃生或等待救援
C:躲藏到壁橱中以避烟气
D:打开房门和窗户等待救援
解答:
第39题:目前在手提式灭火器和固定式灭火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灭火剂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水灭火剂
B:干冰灭火剂
C:干粉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解答:
第40题:煤炭、稻谷等可燃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可能发生自然火灾,其点火源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摩擦生热
B:化学自热
C:蓄热自热
D:绝热压缩
解答:
第41题: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点火源和( )三个要素。 得分:1/1 题目报错
A:水蒸气
B:助燃物
C:还原剂
D:二氧化碳
解答:
第42题: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火花和电弧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电弧的引燃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电弧的最高温度可达( )℃以上。 得分:1/1 题目报错
A:4000
B:6000
C:8000
D:5000
解答:
第43题:起重机械运动部件移动范围大,有多个运动机构,绝大多数起重机械本身就是移动式机械,容易发生碰撞、脱钩、倾翻等事故。在机械行业的12类主要产品中,起重机械属于( )类的机械产品。 得分:1/1 题目报错
A:重型矿山
B:汽车
C:石油化工通用
D:其他
解答:
第44题: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所以识别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非常重要。下列机械设备部位,不属于危险部位的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
B:金属刨床的工作台
C:机床底座
D:旋转的凸块
解答:
第45题:预防机械伤害的对策包括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和提高操作人员安全素质两方面。其中,选择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措施的最佳顺序是( )。 得分:1/1 题目报错
A: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B: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
C: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
D: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

发表于 2013-9-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zhlhgm 发表于 2013-9-3 13:34
谢谢分享。。

我们交流一下吧,朋友
发表于 2013-9-3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发表于 2013-9-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大师 发表于 2013-9-4 09:21
谢谢分享。。

不客气
发表于 2013-9-1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6-28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