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地起降机突然坠落 钢丝绳切断工人左脚[组图]起降机钢丝绳突然断裂,几吨重的起降机从天而降,43岁工人木师傅的左脚也被脱落的钢丝绳切断。幸运的是,断脚与腿分离10小时后,终被奇迹般地接活。8月26日,躺在病房内的木师傅连连感叹:“如果我穿上‘大头鞋’,这幕悲剧就不会发生!”
工地上
起降机从天而降
“后怕呀!我差点送命!”脸色煞白的木师傅躺在病床上,嘴里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他是葫芦岛市连山区人,出事前在建筑工地打工。当了近20年的建筑工人,木师傅特别留意自身安全,可是,一双穿了多年的“大头鞋”破得实在不能穿了,木师傅多次申请补发,却迟迟没有回音。
20日下午,木师傅和往常一样戴着安全帽在工地搬运建筑材料。“钢丝绳折了,快躲开!”突然,头顶传来尖叫,一团巨大的黑影疾速下落,木师傅下意识地往右侧一个箭步猛跳出去。“咣当——”一声闷响过后,起降机载着数吨重的水泥从天而降,擦着木师傅的左肩膀砸落在地。
一瞬间
钢丝绳切断左脚
周围的工友都吓呆了,此时,连接起降机的一根小手指粗的钢丝绳砸落到地面后,瞬间将木师傅的左脚缠住,巨大的滑轮反弹力迫使钢丝绳猛地往上卷。像一把利刃似的,钢丝绳将木师傅的左脚切断……
“快送医院!”工友们自发分成两组:一组工友迅速将木师傅送往医院;另一组工友则在事发现场开展“地毯式搜索”,最终将被钢丝绳切成三段的断脚一一找到并立即送往医院。
由于木师傅伤势较重,从葫芦岛转院至沈阳,需要在高速路上行驶五六个小时。正当大家为寻找冰块保鲜断脚发愁时,一辆运送海鲜的大货车司机主动伸援手,一大盆冒着凉气的冰块解了燃眉之急。 事后想
要是穿着“大头鞋”就好了
木师傅被送到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后,医生在显微镜下连夜为他实施断脚再植、拼接手术……21日凌晨,离体10个小时的断脚接活了。随后,神经、肌腱均被接通,手术一直持续到当日4时,终于成功。
苏醒过来的木师傅直抱怨:“过去结实耐用的‘大头鞋’咋就买不到了呢?”他说,“大头鞋”是由特种加厚牛皮制成,底部加厚,防割防刺,玻璃、钢钉都刺不穿、划不破、扎不烂;鞋前部加装特殊材质,因此呈现“大头”形,有它在,一吨重物压在上面也伤不到脚,更不用说一根钢丝绳了。
一双“大头鞋”本能避免的悲剧,为何血淋淋地上演?
(感谢田家兴提供线索)
高级记者 唐葵阳 摄影 沈生
再难见到你
我的“大头鞋”?
“进建筑工地需要安全防护措施吗?”8月26日,记者带着疑惑相继走访了几处工地,发现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手套配备得比较普遍,而安全鞋、防护靴,这些用来保护劳动者足部的用品,常常被忽略,由此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
现象:工人上班穿拖鞋
当日,记者相继赶到沈河区几处建筑工地,观察到工人大多戴着安全帽,可是他们脚上穿的或是球鞋或是拖鞋。“不戴安全帽,在遭受意外伤害时,由于受伤的是头部,很可能导致严重的损伤甚至死亡;但是不穿防护鞋靴,受到的伤害会轻得多,很少会危及生命。”一名建筑工人说。
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隐患稽查人员介绍,按照规定,建筑工地的工人必须根据工作需要穿着保护足趾的安全鞋,那样的鞋子因为有钢包鞋头,能有效避免硬物压伤、金属物戳伤等外来伤害。
暗访:“大头鞋”难觅踪影
那么,传统的“大头鞋”到哪能买到呢?
在知情者的指引下,记者相继赶到大东区小津桥附近的“劳保防护品一条街”、沈河区西顺城街附近的“劳保用品经销市场”。得知记者要买“防护鞋”,不少摊主热情介绍:防护鞋靴包括安全鞋、绝缘鞋、防静电和导电鞋、炼钢鞋等,功能主要针对工作环境和条件而设定,一般都具有防滑、防刺穿、防挤压的功能。另外就是具有特定功能,比如防导电、防腐蚀等,价格从一百元到数百元不等,但一般建筑工地根本不用。
“有传统的‘大头鞋’吗?”记者一连问了数家摊主,大家纷纷摇头。在市场尽头一处摊床前,记者好不容易发现了“大头鞋”。“批发20元/双,零售25元/双。”摊主说,记者发现,这种鞋制作粗糙,鞋底竟是由破轮胎做成的,还散发着臭味。“没实用价值,应付检查的!可现在检查越来越少,很少有人买啊!”摊主对此也是直言不讳。
原因:缺乏监管+追求低成本
“对穿什么样的防护鞋缺乏监管,这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沈阳市安监局事故隐患举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据了解,目前,沈阳市建筑工地安全防护硬性规定只有三种: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
“过去,建筑公司多为国营性质,劳保用品属国家福利。但眼下建筑工地多属个人承包,削减劳保用品是减少成本支出的重要一项。”一名建筑工地包工头道出苦衷。
对于使用者来说,应该穿什么样的鞋子,根据职业需求其鞋子需要怎样的防护功能,这样的工作不可或缺。对此,安监部门表示将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并规范监管细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