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论坛

 找回密码
 注 册
查看: 462|回复: 0

平度七旬老人留住老手艺 大沽河畔编织六十年蓑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度七旬老人留住老手艺 大沽河畔编织六十年蓑衣

2016年09月12日 08:27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宋祖锋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平度七旬老人留住老手艺,大沽河畔编织六十年蓑衣
平度仁兆镇73岁的村民孙吉章从八九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编织蓑衣,至今已经60多年了。但是如随着社会发展,蓑衣也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孙吉章老人为了传承编织手艺留住乡愁,成为当地唯一一位编织蓑衣的“坚守者”。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在大沽河畔平度市仁兆镇五道口村,就有一位这样一位渔翁,他叫孙吉章,今年73岁了,坚持手编蓑衣60年,他说是为了留住那份乡愁。
八九斤偏心草、编织十多天时间,一件手编蓑衣就完成了……对于仁兆镇五道口村73岁的孙吉章老人来说,如今这是他的生活乐趣,毕竟这门编织蓑衣手艺他已经有60多年的经验了。日前,在孙吉章的家里,年过七旬的他又在编织一件蓑衣。“大沽河周边二三十个村子,现在只有我一人在编蓑衣。”孙吉章说,现在他编蓑衣主要为了打发时间,活络筋骨,也是对这门手工艺的一种记忆。 如今一年编三五件蓑衣,一件按800元计算,换的钱足够零花了。今年天太旱,大沽河都没有水了,偏心草寥寥无几,今年只能编制2件。

孙吉章说,他是八九岁跟父亲学编制蓑衣的,算起来也有60多年了,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也可以铺在地上当垫子,蓑衣隔水不返潮。也有编制卖的,邻居孙昆福、孙连章当年都编制过,自从实行大包干以后,有了塑料薄膜,再没有人编制了,这个手艺快失传了。编一件蓑衣,工序也不少。要编所以,首选偏心草,在仁兆这一带偏心草只有大沽河和落药河较多,割回来要翻晒,不能淋雨,这样偏心草才能保持原有的绿色,不易腐烂不招虫蛀,光泽好耐用。编制先打底,纽扣续草分支促花,环环扣紧,步步相连。现在上年纪了,编制一件得半个月时间。
孙吉章老人喜欢打鱼、编苇笠、炊帚,老人还会磨剪子,有不少人慕名到家里来买蓑衣,找他磨剪子。现在老人享受低保待遇加上养老保险,吃穿不愁,最担心的是编制蓑衣的手艺失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崔汝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删帖申请|版权声明|手机版|Archiver|anquan.party

GMT+8, 2024-9-22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