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北重污染天气波及山东半岛 烟台等5市“爆表”
齐鲁网11月7日讯 近日,受大范围静稳、大雾天气的影响,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多地相继出现重污染天气,在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尚未消退的同时,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今年又卷土重来,从哈尔滨开始,沿哈大线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传输,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研究员介绍说,11月2日至6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东北地区相继有10个城市的AQI达到最高值500。5日,东北地区的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5日夜间至6日上午,受东北地区污染传输影响,山东省烟台市、潍坊市、青岛市、日照市、枣庄市相继出现重度以上污染。
这么大范围同时发生重污染天气,主要原因还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这是内在原因,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要诱因。5日下午,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污染气团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续传输,经长春、沈阳至大连一线,跨过渤海湾到达山东半岛,并在6日上午影响到江苏和安徽北部地区。污染气团的长距离传输,叠加本地的燃煤、工业和机动车排放贡献,是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多个城市出现重度甚至严重污染的原因,部分城市PM2.5浓度受污染气团传输的影响可能高达30-50%。
11月2日起,环境保护部相继派出12个督查组持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的重点地区开展督查。从督查情况来看,相关城市加强应对,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如天津市各委办局派出20余个督查组进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督查,河北省唐山市采取烧结机停产、单双号限行等强化措施。
现场检查发现,各地在应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不足、响应级别偏低。二是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完善。三是企业排放问题仍较突出。山东聊城、江苏徐州面源污染管控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针对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柴发合研究员提出,今后治理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目前,环境保护部针对京津冀地区已经采取了三大措施: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重污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以确保北京及周边城市不会出现极重污染“爆表”现象。但其他地区缺乏重大减排措施支撑,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若不提前采取更加有力的应急管控措施,仍有出现“爆表”的可能。二是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此次重污染过程从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开始,沿哈大线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传输,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现在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仅明确了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负责,但未规定其导致的区域性大气污染责任。对这种情况要有法律条款,有问责的要求。同时,建立区域性的大气环境管理机构,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厘清各地相互影响,切实落实责任,才能有效应对区域性重污染天气。三是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保障公众健康为根本目标,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提升预测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做到应急措施的有效减排。如遇到极重污染天气,要立即启动有效的管控措施,切实将污染峰值削减下来。![](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